雅马哈摩托是指雅马哈摩托车公司所生产的摩托车。雅马哈摩托车公司是世界知名的摩托车制造商,总部位于日本。
他们生产各种不同类型和尺寸的摩托车,包括街车、越野车、巡航车、超级跑车等。雅马哈摩托车以其优良的品质、创新的设计和卓越的性能而受到全球骑手的青睐。无论是日常通勤、长途旅行还是赛车竞技,雅马哈摩托车都能提供舒适、安全且令人兴奋的骑行体验。
雅马哈指的是雅马哈公司,是一家总部位于日本的大型跨国公司,涉足多个领域,包括音乐设备、船舶、发电机、摩托车、汽车等。在摩托车领域,雅马哈摩托车以创新、品质和可靠性而闻名。雅马哈公司不仅生产各种类型和尺寸的摩托车,还提供配件和服务,满足骑手们的需求。无论是城市通勤、探险野外还是激烈的摩托车竞技,雅马哈摩托车都能提供卓越的骑行体验。
约1.95万,雅马哈小排踏板2023 CYGNUS-X MotoGP *** 发布!(作者:Tammy)
雅马哈CYGNUS-X自2003年7月发售至今,已经过去了20年。而2023款的更新则是该系列踏板的第5代更新。与之前版本更大的不同就是CYGNUS系列首次搭载了水冷“BLUE CORE”发动机。
除此之外,还有静音效果好且震动小的“Smart Motor Generator”以及VVA(可变阀门)。在开发设计上,2023 CYGNUS-X MotoGP在继承CYGNUS血统的同时,还搭载了新设计的车架以及宽轮胎等等,让整车的运动性能更加突出。
2023 CYGNUS-X MotoGP
2004年SYGNUS的“SR”版本推出;2005年推出50周年纪念版;2007年CYGNUS-X系列首次正式改款为第二代;2011年SR”版本进行了小改款,采用了模拟式转速表,从不同的颜色中选择液晶画面照明颜色的数字式仪表以及全新的立体标志等;2012发售了 *** 版的SR公路赛世界锦标赛参战50周年纪念版。
2013年进行了第三代CYGNUS-X系列的改款;2014年推出了为纪念YSP诞生30周年的车型;2015年新增了配色,并在同年底改款为第四代;2017年再现了MotoGP工厂车型“YZR-M1”的形象。
2018年11月,CYGNUS-X进行了小改款,采用LED头灯和尾灯,除了采用全数字液晶多功能仪表外,还配备了支持USB的插口,提高了使用便利性;2019年与2017年特别版一样,再现了MotoGP赛车YZR-M1的形象;2020年新增了配色。
2019 CYGNUS-X
而2023 CYGNUS-X发售的依然是MotoGP特别版,与2017和2019年的特别版在贴花设计上有细微的不同,依然以魔爪、金色的徽章、金色卡钳、赛道蓝、沉稳黑等元素组成。
据悉,新车售价为368500日元含消费税,约1.95万人民币,与2019年同版本1.8万的价格相比,贵了一些。
2023 CYGNUS-X MotoGP
不到2万的125踏板,你们觉得怎么样?
雅马哈发布2022款XSR900,全新的外观,更强的配备雅马哈三缸“扭矩大师”MT-09在去年底进行大改款,外观上最明显的是大灯,但其实内在部分包括车架发动机都有所优化了。
作为同平台衍生复古车款的XSR900,自2016年推出至今已经是第5年了,现在也迎来了首次大改款,全新2022款XSR900正式发布,不过还没有公布售价。
XSR900原本继承自70年代XS车系的外观,在2022款上变化很大,改为80年代的WGP工厂赛车风格。15L的方正造型油箱,坐垫尾部也同样方正厚实,再加上传奇蓝(Legend Blue)的涂装,都是在致敬由Christian Sarron在80年代驾驶的雅马哈YZR500厂车。
和MT-09一样,采用雅马哈最新的Deltabox铝合金车架,根据不同部位的受力程度,车架的厚度也不相同。
雅马哈最新版本的CP3动力系统,排气量从原来的847cc增加到889cc,行程增加了3mm,并且几乎所有主要内部组件都经过重新设计和减轻。更大马力119PS@10,000rpm,更大扭矩93N·m@7,000rpm。
悬挂系统为完全可调的KYB USD倒置前叉,多连杆KYB预载回弹阻尼可调后避震器。
制动系统采用Brembo直推上泵,搭配前298mm双碟与辐射卡钳。后制动则是245mm单碟搭配单活塞卡钳。全新设计的10辐铝圈,前后共减轻了700g。
老款XSR900简洁的单色液晶圆形仪表,也被改为和MT-09相同的3.5英寸TFT全彩液晶仪表,虽然风格显得有些不搭,但也是为了配合更丰富的电控系统。
通过拥有拉线手感的YCC-T电子油门、6轴IMU实现更多的电控,包括4种骑行模式、定速巡航、TCS牵引力控制系统、LIF防翘头控制系统、SCS滑动控制系统、BC刹车控制系统、QSS双向快排、滑动离合。
不得不承认,2022款XSR900确实更强了,但却没有了以往XS车系的设计感了。从全新的MT-09再到XSR900,以及一众YZF-R系列,很多地方总让人感觉有些别扭,似乎雅马哈的设计颠覆时期已经回不去了。
新车 | 售价125万元, *** 25辆,雅马哈R1 GYTR Pro 25周年纪念版发布文:懂车帝原创 付博
雅马哈R1 GYTR Pro 25周年纪念版
<懂车帝原创 产品> 日前,为了纪念旗下旗舰跑车YZF-R1诞生25周年,雅马哈推出了R1 GYTR Pro 25周年纪念版,该车仅面向欧洲市场发售,官方指导价15.9万欧元,约合人民币125万元。
R1 GYTR Pro 25周年纪念版 *** 生产25辆,全车的高性能配件均来自Genuine Yamaha Technology Racing(GYTR),雅马哈车队的冠军车手Toprak Razgatlioglu、Andrea Locatelli也参与了新车研发工作。
R1 GYTR Pro 25周年纪念版配备有更轻量化、更稳定的车架,全车装备大量的碳纤维套件,如碳纤维整流罩、碳纤维后车架以及WSBK等级的后摇臂等。
悬架系统方面,新车使用了欧林斯FGR400倒立式前叉和TTX后避震器,前后完全可调,支持气动弹簧预载调节。制动部分采用了Brembo顶级卡钳套件,此外还配备有原厂天蝎高性能排气系统。
除此之外,新车还装备有专属的GYTR Pro Electronic System (GPES)电控系统,该系统可支持调整启动控制、翘头控制、发动机控制以及弯道循迹控制等,同时还匹配了赛道级调校的ECU。
作为十分“尊贵”的 *** 版车型,雅马哈将为购车的25位车主提供一对一专项赛道服务,专业的 *** 们将按照WSBK流程为车主们的车辆进行专业调校。
目前,雅马哈官方并未公布该车的车重以及动力等详细参数,作为参考,2022款雅马哈YZF-R1和YZF-R1M搭载排量为998毫升的直列四汽缸发动机,更大马力147.1千瓦(200马力),峰值扭矩113.3牛·米。关于新车更多信息,懂车帝将持续关注。
运动不减豪华加倍 试驾YAMAHA TMAX DX在2016年的米兰车展中,YAMAHA带来了最新一代TMAX车型,TMAX SX与TMAX DX,而此次进入中国市场销售的正式旗舰版车型TMAX DX。TMAX DX作为近几年来YAMAHA在国内投放的首款大排量进口车型,国内消费者都对它报以了很高的期待。这次来到国内得TMAX DX不仅继承了TMAX家族的强大基因,还在其基础上增加了安全配置,并且以全新的外观和细节设计来营造出同级车中少见的豪华感,这种本质上的提升在TMAX家族中绝无仅有。
豪华感MAX!:
与上代车型相比,新款TMAX的设计更加沉稳,车头部分线条也收敛了不少,给人一种TMAX已经“从良”的感觉,但车身细节部分又透露出一种在以往TMAX身上难寻的豪华感。
全新设计的外观TMAX看上去紧凑了不少,但以往年每款TMAX都拥有的车身装饰条被保留了下来。
紧凑的车身不仅体现在视觉上,车架和后摇臂的变化直接影响到了轴距,与上代车型相比,新款TMAX的轴距缩短了5mm,仅有1575mm。
大灯部分的变化最为明显,不仅整个灯体更加立体,而且LED灯组的加入还为新TMAX提供了极佳的照明效果;大灯两侧的LED示宽灯由灯眉向下延伸。
远近光分别有不同的LED灯组负责,远近光源切换无法同时亮起。
尾灯由上代车型的一体式灯组改为分体式,其嵌入尾部的设计更体现出2017新款TMAX的整体性。
新TMAX拥有更加宽大平坦的座垫,在拼接翻毛皮的衬托下,比上代车型更具高级感,但宽度有所增加,让本来座高就不低的TMAX坐上去显得更高。
新一代TMAX在豪华感的营造上又上升了一个新的高度,仿真皮缝线纹路在与驾驶员接触的部分均有体现。
除了外观上的变化,与驾驶员接触最为频繁的操控台也被设计的更加大气,银色装饰条的点缀也提升了整车的档次。
象征着旗舰版车型的“TMAX DX”字样。
颇具设计感的排气管造型使用了雅马哈踏板家族最新的设计语言,整体看上去比上代车型更有质感。
配置MAX
配置MAX!:
新款车型依然采用了炮筒式仪表设计,但仪表的装饰边缘由之前的多边形变成了圆形,两块机械表中央的液晶屏的面积更大,实现的功能和显示信息也更加丰富。
仪表中间的这块负显屏幕显示信息十分丰富,其中包括了风挡调节功能、驾驶模式切换、ECO模式切换、牵引力控制、以及手把加热和座垫加热功能,这些功能均通过手把上的控制按键来完成。
左侧是手把上的按键排布十分紧凑,定速巡航按键、MODE模式按键以及菜单按键都是首次出现在TMAX中。
MENU按键设置在了手把前方,绝大部分车型这里放置的是超车灯按键,所以对于初次上手TMAX DX的朋友来说还要多多留意。
使用操控把上的定速巡航按键后,仪表上会有定速巡航标识出现。
当然,作为一款重量级踏板车,手刹也是必不可少的配置之一,手刹拉杆放置在左侧手把下方,操作非常简便。
拉动手刹后,后刹车盘上的拉线卡钳就会将刹车盘卡住,避免溜车现象发生;手刹卡钳由日信提供。
新款车型依然采用铝合金后摇臂设计,但其长度增加了40mm,这种设计有助于车辆在直线巡航时拥有更高的稳定性。
新款TMAX使用了两条由邓禄普提供的Road *** art 3型号轮胎,这款轮胎兼顾了运动与舒适性,在场地内体验时给我留下了不错的印象;它的前轮胎规格为120/70 R15,后轮胎规格为160/60 R15。
为了进一步减重以提升操控,新款TMAX的传动皮带由之前的40mm宽度减至现款车型的25mm,虽然宽度减少,但使用寿命和传动效率并没有缩水。
前刹车系统为267mm双碟刹盘,配合对向四活塞辐射卡钳,前后轮均标配ABS系统,卡钳样式为车友们熟悉的“双子星”。
后刹车系统为282mm碟刹盘配合对向双活塞卡钳。
直径为41mm的倒立式前叉提供了优秀的减震效果,相对较长的行程也可以完美的应对城市道路和路况多变的山路。
多连杆结构的后减震系统,不仅将后减震器的性能发到极致,这种设计还十分利于整车的空间优化,不过对于TMAX这种级别的车型来说,扎实稳重的减震、支撑效果才是消费者最关注的的。
运动感MAX
运动感MAX!:
TMAX DX的座高数据虽然只有800mm,但宽大的座垫无法让驾驶者的身高优势发挥出来,所以身高187cm的我也无法双脚全脚掌着地。
虽然车身看上去更加紧凑,但TMAX仍然拥有可观的腿部空间,无论是将脚放在下方踏板,还是前段踏板时,储物盒与驾驶员的腿部都会有着一拳以上的空间。
两段式脚踏是大型踏板车的特色,双脚可以根据驾驶需求来更换不同位置,更大限度的让驾驶员找到适合自己的姿态。
后座乘客席也有着不错的乘坐空间,拉出后座位脚踏,后座乘客可以轻松上下车,并且乘坐姿态明显比大部分“小踏板”和街车更舒适。
TMAX DX还首次加入了电动可调风挡,风挡需要先调整出风挡调节模式后,再通过按键来完成升高减低动作。
风挡调节范围大约为135mm。
座桶内的空间有所增加,实用性也随之提升,座桶除了可以容纳一顶标准尺寸的全盔外,还可再放入一顶3/4头盔。(头盔需要倒放)
新款TMAX搭载一台排量为530cc,并拥有YCC-T可变气门技术的直列双缸发动机,这台发动机的更大功率为33.7kW(45.8Ps)/6750rpm,更大扭矩为53Nm/5250rpm。
出色的操控性能一直是MAX家族系列的卖点,而TMAX作为家族的旗舰车型,在驾驶感和操控方面下的功夫明显要比其他车辆更多,在TMAX问世之初,人们曾称它为“拥有跑车驾驶感的踏板车”。
首先不得不提的是TMAX DX的加速能力,虽然试驾当天的卡丁车场不足以让我完成0-100km/h的加速测试,但凭借着观察和感觉,TMAX在4500-5000rpm时有非常明显的拉扯感。
相比C 650 GT加速时的平顺感,我更喜欢TMAX这种突然发力的感觉,油门拧到低,转速瞬间提升至5000rpm,这时你会发现TMAX远比你相像中的更加暴力,所以由此可见,除了有口皆知的操控外,动力在同级车型中也难觅对手。
新一代TMAX的车架调整让它的整体感更强,同时缩短的轴距也使得入弯动作变得更加可控,与此同时,发动机的动力输出也变得更加平顺,让你产生一种在驾驶四缸挡车的感觉。
新TMAX有两个重要的变化,分别是动力模式选择与牵引力控制系统,在场地内试驾前,我们曾在一段路况一般的山路进行试驾,在S 模式下,可以明显的感觉动力输出更加提前,驾驭感也随之提升。
切换到T模式后,TMAX变得温顺起来,扭矩输出变得更加平顺,整个车辆也更加可控;在路况并不好的山道中,有许多渣土车撒在路边的碎石和土的混合物,当TMAX压在上面时,我转动油门试图对后轮施加更多的扭矩,这时TC便以最快的速度介入,介入时机恰到好处。
虽然新TMAX的拖曳距有所增加,但这丝毫不会影响其在运动型踏板车中的地位,良好的动力调校和行走系统的匹配,让新TMAX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优雅的进弯姿态。
整车的悬挂系统与上代TMAX相比似乎有了细微变化,前叉的原厂阻尼设定更向舒适度妥协,这种变化明显更适合长途行驶,对于过滤路面细微的震动非常有帮助。
总体来看,TMAX依然更大限度继承了十多年延续下来的优秀操控,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许多安全配置,以便让驾驶员在获得驾驶乐趣的同时也能更加安全的骑行。
新TMAX在弯道下压时,蹭到大撑的几率不小,喜欢追求极限的人可以将大撑拆除,不过这会导致失去大撑驻车锁功能。
总结:
TMAX依然是我们熟悉的TMAX,但象征着豪华的DX版本又将TMAX的配置和豪华感提升了一个档次,这也使得TMAX DX在面对以高配著称的C 650 GT时有更大的竞争力。对于这类车型来说,15.98万元的定价猛一看确实有些高,但对于一台追求性能和操控,同时还兼顾了豪华感的踏板车来说,性价比却又显得不是那么重要。它的存在满足了消费者对踏板车的一切幻想,幻想过了再让我们回归现实,身为雅马哈在国内投放的最新一款进口车型,TMAX DX能否打破叫好不叫座的局面,还需要交给消费者去决定。
在今年年初大概2月份左右引进的雅马哈NVX155,简介一下,这一台有着弯梁外形的运动踏板车,早在之前国外就都上市了,起的名字也不一样,到了国内,全称叫“Aerosports X”,似乎上架这么久了也没有掀起太大的水花,也许今年的雅马哈更加注重国内的赛事文化,Aerosports也有赛车活动了!?
不过这篇首先还是先说下雅马哈的重磅最新monster版画,对于老粉来说很良心的一点是价格不变,依旧是25800元,先来欣赏一下新版画~
再说说这两天的重磅活动,用踏板车下赛道,我还是之一次体验呢!
今天小编来到了浙江绍兴赛车场,当然好消息除了发布新的版画以外,同时也开放了一天作为用户赛道日,让用户们也能体验Aerosports X在赛道上的快乐,这不仅仅是街道上的好伙伴,玩乐性也极强。
简单介绍一下Aerosports X,这是一台搭载VVA可变气门的水冷发动机,实际排量155.1cc,更大功率11.3kW/8000rpm,更大扭矩为13.7Nm/6500rpm。
更多的嘛,之前小编也整理过它的资料,详情可以点击:实锤?2月17日雅马哈NVX 155 即将正式发布
这一次雅马哈举办的踏板赛道活动,对于我来说完全是一个全新的体验,踏板赛道和档车的赛道有着不一样的感觉。除了姿势和档车不同以外,刹车的方式也会有所不同。
激进驾驶NVX的小雷同学
这次我们骑的Aerosports X都经过了雅马哈的赛道改装,别看它是一台踏板车,但是改了加高风挡(看起来好像并不是很高,但是太高也会加大风阻)、护弓(由于是踏板车所以两边都是刹车,是左右护弓的)、刹车钢喉和竞技刹车皮、全段万虎排气、高流量进气以及后减震的角度也有所调整。
李郑鹏总教练在给学员展示姿势
9月13日一整天,雅马哈做了一个用户赛道日,将赛事文化与普通用户的距离更加拉近了,我们可以是一个小编、可以是一个程序员、可以是一个建筑师也可以是一个老师,都能参与到自己喜爱的活动中。
雅马哈挑选了三个用户代表,他们也都分别有着不一样的职业,住在不一样的地方,但大家有着一样的对摩托车的热爱!
最后说一下小编对于这台NVX的驾驶感受,155cc的排量正常来说极速是可以到120km/h,不过这次小编更高只到了110km/h,也许是最后的直道有一个小上坡。在赛道上操控十分灵活,车身轻巧,倒车了女孩子也能轻松扶起。
据说雅马哈给明天参赛的用户前三名准备了精美礼品,咱们拭目以待~
那么在上次的统规赛中,小编就已经发现了雅马哈对于国内赛事文化的积极性十分强烈了,在之后会不会出现NVX Cup呢?
不过不久后的重庆国际摩展雅马哈也会有新品发布,大家期待吗?
(这次NVX用户赛道活动内容将在视频号持续更新,敬请期待!)
雅马哈DeltaBox车架诞生40周年,XSR900 DB40亮相古德伍德速度节近日在英国古德伍德速度节上,雅马哈亮相了一款XSR900 DB40概念车,以此来纪念雅马哈招牌的DeltaBox车架诞生40周年。
DeltaBox这个名字是由希腊字母表的第4个字母(用三角形表示)“delta = Δ”和英文“box”的组成,车架、摇臂枢轴的侧面看上去像一个三角形,而从油箱顶部向下看,整个车架又呈现一个类似盒子的正方形,DeltaBox也因此得名。
Deltabox车架首次出现在1983年的YZR500(代号OW70)上,随后就成为雅马哈YZR500系列战车的招牌标志。项目研发组成员杉本回忆说:“1983年的OW70是之一辆采用Deltabox车架的战车。动力装置是采用旋转阀进气系统的V型四缸发动机,为寻找一种与之适应的车架,我们不懈努力,结合冲压制品和机械切削制品之结合,终于获得宽度很窄、轻量化、高刚性的Deltabox车架。”有趣的是,在为这台V型四缸发动机寻找车架过程中,还冒出不少独特的设想。起初,雅马哈想利用主车架的内部作为燃油箱,从而获得更紧凑的结构和实现更加合理的质量分布,因此在车架内部使用特殊的太空涂料,让内部成为燃油箱。遗憾的是,由于比赛规则限制的问题,GP500大奖赛禁止使用车架作为内部油箱,这种极富想象力的设计被束之高阁。
Deltabox车架诞生后,一直在GP舞台上扮演闪亮的主角,并不断经历一系列的变革创新,比如在矩形横断面的管子内部增加强化螺栓的主管结构,又如优化合金材料以获得刚性的平衡,等等。Deltabox车架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出现在1993年的YZR500上(代号OWF2)。为了获得高刚性的车架,雅马哈求助于模压铝合金车架。这种车架的制造过程是:加热铝合金材料到一个适宜的温度,然后通过一个模具,强制变成研发小组所希望的管坯材料。与传统的板坯材料相比,模压过程形成的管坯材料具有更加复杂的形状和更高的精确度,能够提供更高的车架刚性。在大幅度提高的车架刚性的同时,雅马哈工程师不断改进车架刚性和悬挂系统之间的协调性,从而进一步优化车架的操控性能。韦恩·雷尼驾驶武装了改进型Deltabox车架的机器,赢得荷兰分站、马来西亚分站和日本分站的胜利,最终实现个人冠军三连冠,并为雅马哈送上第八个厂家冠军。
自此而后,武装了三角盒式车架的YZR500铁马金戈、叱咤江湖,为雅马哈立下了赫赫战功。直到2002年,雅马哈推出最后一款YZR500(代号为OWL9),参与最后一场GP500赛事;2003年,GP500赛事彻底终结,雅马哈YZR500永远退出了竞技舞台。但是,发轫于YZR500、凝聚了雅马哈工程师无数心血的Deltabox车架,并没有就此束之高阁,而是广泛使用、持续进化、大放异彩!
在持续进化研发、持续推广使用过程中,Deltabox车架也成为雅马哈各种排量运动型摩托车的标配。此次亮相的XSR900 DB40也同样使用了经典的Deltabox车架,外观方面也十分出彩,使用了类似XSR900 GP的复古赛车设计,圆润的车头整流罩搭配仿方灯设计,四四方方的车尾造型也是上世纪的仿赛风格。XSR900 DB40的亮相也让车迷们开始幻想,这也许不止是对传统赛车的致敬,毕竟早在2021年,雅马哈就在多国注册了YZF-R9的商标专利,而XSR900 DB40则提供了一个不错的原型,值得期待。
此次摩博会雅马哈发布了TRACER 9 GT+,相比TRACER 9 GT增加了更多功能,在此次摩博会热门新车不怎么发价格的情况下,雅马哈公布了TRACER 9 GT+的售价,154800元的价格确实有点不按常理出牌,不过考虑到雅马哈量少供不应求的状态,也确实没有“随波逐流”的必要。
TRACER 9 GT+相比TRACER 9 GT增加了ACC自适应巡航,这是雅马哈首款带有该功能的车型,通过车头的毫米波雷达,这款车可以自己保持跟车距离,同时制动系统也能通过液压装置联动前后制动系统,在跟车时能够用制动修正偏差。这款车还改进了快速换挡机构,第三代快速换挡机构可以在无离合降档时减少发动机引擎制动,让快速换挡更加平顺。
除此之外,TRACER 9 GT+拥有KYB半主动减震系统,减震通过IMU六轴惯性传感器和ECU能够实时调节减震阻尼,并能够通过预设调节减震预载,旅行时有更好的舒适性体验。舒适配置方面,这款车配有十段可调风挡,十段可调手把加热,标配护手,座高820mm和835mm两段可调,这些配置在能够让这款旅行车更加舒适。
动力方面,TRACER 9 GT+依旧采用雅马哈CP3发动机,890mL三缸水冷发动机能够提供87.5kW的更大功率和93N·m的更大扭矩,两项参数和欧洲市场销售的TRACER 9 GT+相同,属于原版动力。在新的7英寸液晶仪表上不仅有各种基本信息,还有雨天、街道和运动三种骑行模式显示,还能够调节TC、电子减震,发动机输出等,在自定义模式下可以自己通过各项可调参数制定骑行模式。
作为一款旅行车,TRACER 9 GT+是目前这个级别中配置更高的车型,还可以通过后市场改装更多旅行配置,完全能够满足你的旅行需求,给你的旅行带来更多驾驶乐趣,至于价格,在量不大的情况下,不加价就算不错了。
除了新车,现场还有几乎全部的雅马哈在售车型,包括了MAX系列踏板车、MT系列街车以及YZF-R系列跑车,还有越野车型,甚至还有MotoGP战车YZR-M1展出。同时外场雅马哈还有包括TRACER 9 GT在内的多款车型试驾,绝对是本次摩博会值得一看的展台。
前段时间雅马哈在泰国发布了雅马哈跑车系列的全新R125,而随后又发布了全新MT最小成员MT-15,最近正好在泰国比赛的雅马哈MOTO GP车手罗老板也出现在发布会现场助阵。
从外观来看这辆全新的MT系列最小成员已经非常惊艳了,甚至可以说,你都想象不到这是一台155cc摩托车的样子,而且在它身上你可以明显的看车雅马哈MT系列的设计语言,因为它跟MT-10真的太像了。你也可以把它理解成为是R15的街车版本。
而要说外观配置最为惊艳的就是这款车的大灯竟然只采用了一颗透镜,而车辆的远近光将是集中在这个透镜上,近看特别像是威震天的样子。
动力方面配置也是非常逆天,采用一台155cc单缸四气门水冷发动机,并且配备可变正时气门技术,并且跟R15一样配备滑动离合。
不过这么一块颜值逆天,配置也逆天的小排量车型,将来会不会引进国内呢?只能说有这个可能,但是这个可能性还是比较渺小的,毕竟小排量车型大贸进入中国后价格是一个无法控制的弊端,毕竟还是少数人原意拿2万甚至3万来消费一台150cc的摩托车。
这次除了旗舰超跑R1以外还有三轮的Niken GT也正式宣布进入了国内,国内官方售价为25.8万元。之前商家小贸平行进口的Niken GT为33万多。
Niken GT作为更符合运动旅行的概念原厂配有高位置的风挡,坐垫也比起Niken做了新的修改,相比起那台MT-09的发动机来说Niken的前轮机构才是最让人着迷的地方。
电子控制装备方面,配备了 D-Mode 可选驾驶模式,YCC-T 电控油门,牵引力控制系统,巡航控制,以及 QSS 电子快速换档系统。
动力方面依然采用了MT-09上的那台三缸发动机,作为GT车型风挡面积加大,坐垫做了小幅度修整。更大倾斜角度为45度,所以跟两轮车一样也能实现压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