魟鱼,魟鱼读音

牵着乌龟去散步 问答 10 0
怎么养好魟(hong)鱼,致那些想入手养魟的新手

魟鱼又称魔鬼鱼,背鳍有毒刺,是较为常见的一种观赏鱼。关于魟鱼饲养方面,有鱼友认为魟鱼死亡率高,较难饲养,也有鱼友认为,魟鱼属于容易饲养的鱼类之一,饲养要求不是很高。其实,所谓饲养难易的问题实际上是饲养 *** 和条件的问题,只要掌握了饲养 *** ,魟鱼的成活率还是很高的。

首先,鱼缸

虽然刚出生的小魟鱼只有5—6厘米左右,但一般饲养者选购的魟鱼大小在15厘米左右。魟鱼从出生到成年需要二到三年的时间,成年后的公鱼身长在35厘米左右,而母鱼则达到60厘米左右。一般饲养者会准备两个鱼缸来饲养,当魟鱼身长在20厘米以下的时候可以饲养在1米的鱼缸中,当魟鱼身长长到20厘米以上的时候则要考虑移到1.8米的鱼缸中饲养。

其次,过滤

魟鱼食量大,排泄能力强,因为,为保持鱼缸水质清洁,必须安装强大的过滤统,在过滤形式上选择下滤为佳。

再次,喂食

虽然成年魟鱼体型庞大,但在身长不够20厘米的时候魟鱼的胆子是很小的。刚出生的小魟鱼可以喂食完全解冻的新鲜红虫,等长大点就可以喂食去了壳的小河虾,当魟鱼长到18厘米左右的时候可以喂食脱了壳的大虾和切成小段的泥鳅。当然,喂食的所有饵料必须要经过海盐水的浸泡和冲洗。

最后,换水

魟鱼鱼缸如果喂活饵一般三天换一次水每次换水量控制在五分之一即可。准备换的水要经过24小时以上的沉淀和加温,并且,及时调节睡得PH水温。

魟鱼不能乱放药水!切记。如果生病只能通过水质调整或者是用魟鱼专用药!

这9种海鲜的刺有带毒性,刺到或夹到都要疼一阵子,你都见过吗?

汕头人你们都知道这些海鲜的刺都有带毒性吗?

被刺到或夹到都要疼好一阵子呢


经常听到老辈人说

一魟

二虎

三沙毛

四金鼓

五黄T

六淡甲

七蟹

八蛴

九虾蛄

不知道你有被刺过吗


01.魟鱼

魟鱼又称魔鬼鱼,是于在中生代的侏罗纪(约1.8亿年~1.4亿年前)出现的鲨的同类,它们具有藏身在海底沙地的习性。魟 hong ㄏㄨㄥˊ 〔魟鱼〕身体扁平,略呈圆形或菱形,软骨无鳞,胸鳍发达,如蝶展翅,尾呈鞭状,有毒刺


02.虎鱼

背鳍的前几根像骨头一样硬的都有一定的毒性,但不太多,被刺到会疼一阵子

03.沙毛鱼

鳗鲶(俗称沙毛鱼)常群体生活于礁穴、河口海域、开放性沿海,遇有外敌,常形成球状,称之“鲶球”,以求保护。鳗鲶背鳍及胸鳍之硬棘呈锯齿状并有毒腺,故被剌伤时会极疼痛,为危险鱼类。夜习性,以小型鱼虾为食。

04.金鼓鱼

金鼓鱼属广盐性鱼类,受惊吓会发出“嘓嘓”的叫声。体色常因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时深或时浅,特别漂亮。杂食性,以藻类及小型的栖无脊椎动物为主。金鼓鱼背鳍的前10个鳍条有毒腺,被其刺中就会红肿而且疼痛难当,捕捉时要小心。

05.黄T鱼

本鱼体侧上褐绿,下为银白;杂以白微带浅蓝的圆斑。背鳍硬棘13枚、软条10枚;臀鳍硬棘7枚、软条9枚。体长可达40厘米。鳍棘有侧沟,会分泌毒液,被刺伤会麻痹。

06.淡甲鱼

体延长而平扁,向后渐细。背面及体两侧均有带小棘的骨棱、体被小而不易脱落的栉鳞,全身大部呈黄褐色。

07.蟹

是十足目短尾次目的甲壳动物,尤指短尾族的种类(真蟹)。 蟹有很多种类,大部分蟹类可以食用。大部分吃得最多的都来源于大海或者淡水湖泊区域。但是蟹不是人人都可以吃,要根据身体体质来适当食用,尤其孕妇需禁忌。

08.蛴

魟鱼,魟鱼读音-第1张图片-

螃蛴,潮汕人多数只称呼单个字:蛴。例如螃蟹,潮汕人一般也只称呼一个字:蟹。 螃蛴因为背后有三个“点”,看上去很像螃蛴的眼睛,故潮汕人喜欢称螃蛴为“三目蛴”。

09.虾蛄

又叫,琵琶虾、皮皮虾、虾耙子、虾公驼子、瀨尿虾、螳螂虾、虾蛄。


文章来源:汕头味道

为什么说不建议新手饲养魟鱼?

魟鱼又名魔鬼鱼,尾部尖刺带有毒性。近年来开始成为观赏鱼,一般常见的和龙鱼混养。魟鱼的饲养难度极高,在没有掌握饲养 *** 的情况下针的很难养好!

黑白魟

为什么说不推荐才开始接触新手去饲养魟?因为想要养好魟鱼对于新手来说真的太苛刻了,其美丽的外观和难养程度真的是成正比的!

魟鱼下药难

魟的耐药性特别差。如果是魟鱼生病了想着对症下药了就能解决,那么多半会出问题!魟鱼对于药物十分敏感,耐受性特别的低,如果是生病更好使用魟专用的药如果是水族市场随便买来的药可能会直接把鱼毒死。

魟鱼对于水质要求特别高

魟鱼特别能吃,所以排泄能力强。因为,为保持鱼缸水质清洁,必须安装强大的过滤统。如果是过滤系统跟不上的情况下,鱼缸就会有很多杂质而这些杂质一旦被魟呼吸进去那么暴毙的可能性非常高。

而能吃的观赏鱼就影响着换水的频率。魟鱼鱼缸一般一个星期更好能换一次水。当然如果能耐心的一天换水一次更好,每次换水量控制在五分之一即可。准备换的水更好经过24小时以上的沉淀和加温再入缸。

总结一下就是:饲养魟真的需要特别的耐心,需要悉心观察并熟悉掌握它的生存习性,营造出适合的生存环境。这些对于新手来说真的挺难,由于刚开始养鱼很多常识的缺乏再去饲养这么难管理的观赏鱼真的不推荐!(养鱼人之前也养过魟,由于我个人比较懒确实觉得挺不好养。可能上午还在吃东西,下午就会暴毙。)我个人还是推荐喜欢魟的人养下其它鱼了解更多水族知识,在去入手!

当然我相信广大鱼友们肯定有养魟高手,如有什么好的饲养 *** 也可在评论区大家交流下!

看魟鱼的发展历史,见证了多少时代兴衰

历史是不断分解又融合的过程,在每次生物灭绝之后,自然生态重新构建,新的法则制约下,万物生长,等待下一次生物灭绝。

图片来源丨pinimg

不知道从时候起,我们开始害怕世界末日来得太快,会毁灭我们现在拥有的一切。回顾以往的历史,地球早经历过5次生物灭绝。有的生物永远留在毁天灭地的灾难中,被尘土掩埋。侥幸活下来的生物承担了繁衍后代的重任,正在更努力的活着。而鱼,是经历过沧桑,见证过生物灭绝,还依然广泛活跃在地球上的幸存者。

图片来源丨amazonpredators

人们发现在距今大约5亿的岩层中有类似鱼的痕迹,那时候正是生物大爆发的寒武纪,鱼的祖先赶上这趟车,成了人类能记载的最早物种之一。

最初的鱼并没有鳞片,各鳍条划分得比较模糊。虽然有鱼的一些特征,但跟现在的鱼区别很大。很快全球气温下降,之一次生物大灭绝来了,85% 物种遭到灭顶之灾,鱼是少数幸存者其中之一。

图片来源丨pinimg

魟鱼在距今1.8亿年的侏罗纪时期出现。这是个恐龙称霸的时代,同时万物如饥似渴的生长,比鱼更高等一些的爬行类生物占据主导地位。很多电影试图再现那个腥风血雨的时代。但历史在推进衍化中,并没有给我们留下多少线索。张开血盆大口的恐龙也只剩一副骨架,被人拼凑成各种姿势。只能在有限空间里求生的魟鱼,自然也不会留下太多痕迹。

图片来源丨pinimg

大概在6600万年前,恐龙终于从这个星球上消失,75%生物止步。魟鱼又一次躲过一劫。它潜藏在水里,或许能看到大地凹陷,高山隆起,黑云直上九霄,乱石飞沙搅得天地混沌。水里是相对安全的,它有惊无险的在遍野哀魂里挣扎着,撑过了那段艰难的岁月。

一个生物的衍化,往往带着某些时期的特点。生物是历史的一部分,了解生物,其实也对思考生命的意义有帮助。不过现在生活节奏这么快,很少有人愿意静下心,看看这个世界的生物,都是在什么时候,经历过怎样的苦难,又是在哪些时刻,迸发耀眼的生命之光。

摄影丨张旭超9292

所以现在的魟鱼,是水族馆里,供人欣赏的展品;是水产市场里,讨价还价声中的食物;也是静谧的鱼缸里,体态婀娜优雅的宠物。我们从茹毛饮血到享受生活,经历了上百万年的思想转变,也学会了更好的在生活中感受活着的意义。养鱼的人喜欢思考,所以能在鱼缸前呆半天都不觉得枯燥。他们对生命的理解,可能比普通人更深刻,这也是为什么有人越来越喜欢养鱼,并且能养鱼中锻炼出平和的心态。

摄影丨你不咋地走咯

魟鱼的外形跟大部分鱼不同,它不是梭形或流线型,而是像手机膜一样薄薄的一片。同样也不像大多数观赏鱼一样不停在鱼缸里巡游,而是像手机膜贴在手机屏上一样,紧紧黏在缸底或缸壁上。这时候如果你有机会看到他的腹部,会发现它似乎在对你笑,那是经过一代代衍化,鼻子跟嘴巴挤在一起的模样。

很多人被这张脸迷惑,以为它在和善地朝你打招呼。虽然魟鱼比较温顺,但并不好亲近。它的尾骨上藏有毒刺,在预感有危险时,毒刺会攻击对方。一旦刺入身体,毒素会迅速蔓延,中毒的人伴有头晕、呕吐,以至昏迷。

摄影丨找工作啊嗯

总的来说魟鱼在观赏鱼市场中有一定粉丝。因为这种鱼形状奇特,花色多样,饲养难度不高,而在还能鱼缸里繁殖。如果你家里恰好有大缸,或许可以考虑一下魟鱼。只是它的价格偏高,从几百块到几千块不等。从成本来看,并不亲民。



文章由意牌旗下【YEE萌宠体验官】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魟鱼:在海里遇到它们,一定要小心

如果你是Discovery的忠实粉丝,你一定还记得澳大利亚现象级的主持人史蒂夫欧文。2006年9月4日在澳大利亚海域拍摄一部水下纪录片时,这位优秀的主持人不幸被魟鱼的毒刺中胸腔,不治身亡。在他去世时,澳大利亚总理约翰·霍华德对他的死表示震惊和哀痛,新闻更以“深远地影响澳洲的一代”做评价。这里造成悲剧的魟鱼究竟是一种什么物种呢?

1.侏罗纪时期的远古“鲨鱼”

魟鱼(Stingray),又称黄貂鱼、魔鬼鱼,是于在中生代的侏罗纪(约1.8亿年~1.4亿年前)出现的鲨鱼的一类。它们广泛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的海域,尤其是南美洲、非洲和亚洲的热带亚热带海域中。魟鱼一般生活在水深约浅于100米的海域。在漫长的进化中,因为其以底栖小型无脊椎或是滤食浮游动物为食,所以魟鱼的牙齿变成平板铺石状,而不像鲨牙的三角形锐牙这么可怕。

魟在分类上属于软骨鱼类的亚目,身体扁平,略呈圆形或菱形,软骨无鳞,胸鳍发达,如蝶展翅,尾呈鞭状,以形如翅膀形状的胸鳍以波浪状的摆动方式来游动,就如同在水中飞翔一样,非常美丽。

2.我天生脾气不暴躁但也不太好惹

虽然魟鱼长得有点怪异,但是它们性情温和,也没有攻击性,就连因其致死的史蒂夫欧文也在节目中表示“它们是种性情很温和的动物,只要你不去招惹它们,就不会拿毒刺刺你”。魟鱼的尾柄上通常有1~3根毒刺,毒刺每年会更新

魟鱼的毒刺主要由象牙质的软骨组织所组成,一般成鱼的刺长约5~10公分,在毒刺的两侧有小锯齿状的突出,刺的外层是外皮鞘,内含有腺上皮细胞而形成毒腺。魟鱼毒素的分泌是全分泌型,也就是说当毒棘刺入敌人体内时,外皮鞘会破坏而把毒液释放到敌人体内。这会引起一连串的症状。首先伤口会剧烈疼痛,约1小时后转变为间歇性的抽痛,且患部会肿大,伴随有恶心、呕吐、腹痛、头晕、痉挛、呼吸困难、血压下降、麻痹等现象,有些严重的如毒棘刺到胸部或腹部则易致死。刺伤后,若伤口未做及时处理,极易受细菌二次感染而导致溃烂坏死。

也许就是因为这样的毒刺用以自卫,魟鱼才能在一亿年的生物进化中成为元老级的存在。

3.埋在沙里,暗中观察

魟鱼一般生活在100米以内的浅海,大多栖息在海底沙地,薄薄的体形和深褐色或浅褐色的体表花纹,与栖息地混为一色,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加之魟鱼喜欢搅动泥沙把身体埋入通常只留下他们的眼睛和尾巴可见,十分隐蔽,所以才会出现渔民或科学家不小心踩到魟鱼被毒刺刺中的悲剧。

(魟鱼眼睛下方的气孔,photo by Marek Jakubowski)

而魟鱼也有两套呼吸系统很好的满足了这个小习惯。大多数时候黄貂鱼用嘴吸水,然后将水送过鳃进行气体交换。而在沙中暗中观察准备狩猎时,魟鱼转而使用它的气门。通过气门,他们可以将沉淀物中的水直接吸入鳃中进行气体交换。这些备用通气器官的效率低于口腔,然而,这对于魟鱼静静地等待埋伏它的猎物时就足够了。这个气孔既能过滤海水,还能防止过多沙粒进入体内。

但如今,魟鱼物种逐渐受到威胁正趋于灭绝,特别是因为不受管制的捕捞造成了这个结果。截至2013年,自然保护联盟已将魟鱼其中45种物种列为脆弱或濒危物种

//////////

参考资料:

1. https://www.bioexpedition.com/stingray/

2. https://en. *** .org/wiki/Stingray

3.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AD%9F%E9%B1%BC

本文转自:大自然爱好者

如果你爱自然、爱科学、爱分享,

欢迎关注大自然保护协会TNC;

TNC微信订阅号: TNC_China

TNC官方微博:@大自然保护协会TNC

魟鱼毒刺插背上惊人照片曝光,女子海边玩水急送医:我以为要死了

近日,美国一名女子到佛州西海岸的坦帕海边度假,玩水时竟被有毒的魟鱼尾刺从背部刺进体内,伤口深达10公分,距离肺部仅剩3公分,事后受访直言,我以为我要死了。

三宝妈欧布莱恩向媒体说明,她8月22日到坦帕市附近的巴伊亚海滩玩,在及膝的海中戏水时遭魟鱼尾刺刺进背部,深入体内约10公分,差点就伤及肺脏。

欧布莱恩回忆,我一下水就感觉被什么东西螫了,回到海滩上时丈夫才看见她右肩后方竟挂着魟鱼毒刺。尽管她试图保持冷静,却不禁想起被魟鱼刺中心脏而死的鳄鱼先生史帝夫厄文,令她很确信我会死。

所幸欧布莱恩知道不该自行拔除毒刺,急救人员赶到后先将尾刺切断,送医后再移除剩余部位。她仍须治疗7天以免感染,截至8月25日尚未出院,且因尾刺上的毒素,患部还是很痛。

从颜色及大小来看,这只魟鱼很可能是美洲魟。据佛州鱼类及野生动保护委员会,这是一种非攻击性动物,对人类几乎没有危险,但受到威胁时会使用尾巴根部附近的防御刺。

欧布莱恩是一名旅行护士,而这次受伤让她的下一份工作延误至少3周。家属也在网站上募款,希望能用捐款支付这段空窗期的医药费及日常开支。

魟鱼看着可爱,一旦在海里遇到,一定要小心

提起食人鱼,相信很多朋友都会心头一紧,想到影视剧中食人鱼袭击人类的画面,着实让人不寒而栗。然而可能很多人并不知道,另一种性格温顺的鱼也是极具杀伤力的,那就是我们在水族馆中时常看到的魟魚。


魟鱼又叫魔鬼鱼,是与生活在中生代侏罗纪的鲨是同类。它们喜欢藏身在海底的沙地里,所以如果你在潜水或者游泳的时候不小心踩到了它们,那过后恐怕会相当严重。


见过魟鱼的朋友应该会注意到,在其尾部有一个长长的针状物,这就是魟鱼的杀手锏。这根蜇刺带有锯齿,而且有毒。魟鱼通过摆动蜇刺便可以将其刺入猎物的体内,当然也包括人类。由于蜇刺上排满了锯齿,所以在拔出的时候会损伤被攻击者的身体组织,同时还会将毒液留在其体内。


这些毒液虽然并不足以致命,当然如果伤到要害就另当别论了。但毒液中的化学物质会让你感受到剧烈的疼痛,而且伤口附近会迅速肿胀。严重的情况还可能引起致命的过敏反应。


所以,如果你置身海洋之中时发现,身边有魟鱼出现,更好的办法就是让自己尽快远离它们。而逃离的姿势也是极其有讲究的,要么贴近水面快速游走,要么垫着小碎步从海底沙地里走出来。这两种 *** 都可以尽量避免你一不小心踢到或者踩到魟鱼。


如果你还是不幸地触碰并激怒了它们,遭到了攻击,那么你要快速对伤口进行处理。如果情况没那么严重,仅仅被刺伤的手臂或者大腿,那么尽快回到岸上,并用力按压伤口将里面的毒液挤出来。在确定没有过敏反应的情况下,可以用43到46摄氏度的热水冲洗伤口并缓解疼痛,最后再涂上药膏并用绷带包扎好。如果被刺到了诸如胸口、腹部、脖颈等要害部位,那么首先不要试图拔出蜇刺,同时尽快赶到医院进行救治。


好在魟鱼性情温顺,在没有遭到攻击的情况下一般是不会主动发起攻击的,只要你掌握了与魟鱼正确的相处之道,便不会有什么危险,所以在一些旅行景点还设有与魟鱼“共舞”的项目。

我被一条魟鱼给刺伤了,它的刺是有毒的

来源:宣克炅微信公众号

昨天,上海一位网友向本微信公众号反映:他被一条凶狠的鱼给刺伤了!

什么鱼那么厉害?网友说:是一条魟鱼!

小编赶紧搜了搜什么叫“魟鱼”,

原来,这玩意儿又称魔鬼鱼,是于在中生代的侏罗纪(约1.8亿年~1.4亿年前)出现的鲨的同类,它们具有藏身在海底沙地的习性。

问题在于:它有刺!刺有毒!~魟鱼的背鳍变化而产生一种尖锐的毒刺,人被刺时,有时会因此而死。毒刺每年会更新。

那么,肇事的是条什么魟鱼呢?网友拍了图片发给小编。

就是这家伙!

它的刺就是这个东西

网友说:昨天下午15点左右,我被家中的魟鱼刺了一下(一种尾巴上带毒刺的观赏鱼),巨疼无比。

在鱼友圈中,有鱼友被刺中后伤口感染,甚至病危的情况出现。本人立即敢到区中心医院急诊外科,但医生以不会不懂拒绝治疗,并让我去徐汇一家三甲医院处理。随后我立即驱车至医院急诊处。

在医院急诊处两位预检护士再问过我情况后,让我等医生回复。我等了大概15分钟左右,预检护士回复我医生不会看这个病。我当时说明了情况,也希望医生最起码给打一下破伤风针避免伤口感染,预检护士拒绝再次联系医生,同时回复我医院没有破伤风针!网友说:怎么会呢?怎么会没有破伤风针呢?

最后,网友抱着报着最后一丝希望来到了,上海市另外一家三甲医院,预检护士了解情况后让我挂了号,急诊骨科的热心好医生郑医生详细问了情况,并安排我打破伤风针和抗感染治疗。此刻我已经跑了3家医院的急诊部,将近4个小时。而我只是希望打一针破伤风,防止伤口感染。

网友非常后怕:如果没有医院接诊,如果后续伤势加剧,这应该是谁的责任呢? 不过庆幸的是三甲医院对我接诊了,并叮嘱我如果再有不适,需立即来门诊治疗。我的心里感觉的了久违的暖意。 在此,感谢医院急诊当天的预检护士,没有把我拒之门外。感谢急诊骨科的郑医生,没有把我推到其它医院,并仔细问诊。

记者随后了解到:这玩意儿的确有毒,扎伤、刺穿人的皮肤和手指的新闻时常见诸报端。刺中潜藏的毒液进入人体后会引起剧痛、抽搐、恶心、血压下降、痉挛等现象,甚至导致人员死亡。因此有经验的渔民一般将其捕捉到之后,当即将其刺给剪断,防止其伤人。

而玩赏魟鱼的网友一般都用渔具将其打捞出来,避免去触碰它,以防止意外发生。

干货分享:魟鱼常见疾病及防治要点,饲养魟鱼的看过来。

众所周知,魟鱼,又名魔鬼鱼,是一种身体扁平、尾刺有毒、卵胎生、底栖性的软骨鱼类,常见的黑白魟、珍珠魟、黑帝王魟等等都属于淡水魟鱼品种,适宜饲养在水质稳定而良好、水温26-28℃、有底砂的环境里,如果在饲养过程中,魟鱼出现跑点、水霉病等等,多和水质不良或水环境骤变有关,今天,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简单介绍几种魟鱼常见疾病及其防治要点,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魟鱼“跑点”

所谓“跑点”就是魟鱼体表的斑点花纹出现移位或被异常斑纹代替,这种情况想一般和水质不良、水质波动过大有关。在水质良好的环境里静养一段时间后,魟鱼“跑点”现象或会恢复正常。


2、魟鱼“烫伤”

在低温期开启加热棒养魟鱼的时候,爱贴着加热棒玩的魟鱼有可能会在加热棒未安装保护套的情况下被烫伤,所以一定注意给加热棒加上保温套。魟鱼烫伤严重的可以定期进行黄粉药浴,同时注意保持水质良好,避免伤口感染。


3、魟鱼“水霉病”

得了水霉病,魟鱼体表伤口处一般会出现棉花状或絮状、毛状的白色物体。这种情况通常和水质骤变、长期低温、外伤感染、季节轮换等等有关,需要在结合老三样的基础上,再用消毒工具将白毛去除后再涂上抗菌药物静养。


4、魟鱼“寄生虫”

得了寄生虫的魟鱼,会出现食欲减退、体型消瘦、活力下降等现象,这就需要根据实际病情进行对症治疗,下药防治之前一定注意适量,同时保持水质良好、水温适宜等等,平时避免投喂不良食物。


5、魟鱼“生黏膜”

如果魟鱼体表出现了黏膜、眼睛也有蒙眼现象,多和水质滤材老化、水中氨氮超标等等有关,这时候需要及时为其改善水质,下少量黄粉进行治疗。

小编温馨提示:保持好水质,魟鱼比什么都耐养,魟鱼喜欢翻沙钻沙,怕水环境骤变,可以将其饲养在有适量底砂、造浪的水环境里,另外,平时还要注意避免水温水质骤变、移缸过水时要小心,出现问题早发现早防治,别随意和大些的猪鼻龟混养等等。

皇冠魟鱼·对不起小家伙!一周没换水,你就脱膜离我而去

小皇冠满月入缸已经三个月,入缸时盘径10CM左右,吃食等状态都正常,食欲非常好,现在长到盘径15CM左右,11月17日突然发现脚部边缘和眼后背部有脱膜现象,如下图:

11月18日早上我换水1/8,以为是水质老化引起的,已经一个星期没有换水了。

18日下午回来观察时,小皇冠脱膜面积增大,眼睛周边和背部已经大面积脱膜,眼睛出现白雾状,脚部边缘已经出现轻微腐烂状况,脚部边缘的刺都已经漏出来了。此时小皇冠出现动作迟缓僵硬的状态,尾部裙边没有抓地力,于是心急如焚咨询了几位养魟鱼的老玩家,得出一致方案,叫我水温升至31度,不要轻举妄动,其他不做任何处理,待观察下再说。

11月19日早上水温已经升至31度,小皇冠出现水面漂状态,此时我看到这种状态心里已经做好了收尸的准备。结果中午14点左右时,小皇冠基本就漂在水面不下来了。此时我观察缸里还有另外两只小皇冠盘径20CM左右,状态一直很好。坚持了2个小时16时左右,起飞的小皇冠最后一挣扎缓缓从水面飘落下来,很轻盈,像树上飘落的枫叶,慢慢沉到缸底,此时我紧张的心情也随之解脱了。对不起,小家伙。

除了过水之外,之一次遇到魟鱼这么快的死亡。

死亡后照片如下图。死时全身脱膜,眼睛已经全白了。

小皇冠死后,它的两个小伙伴一直在它旁边陪着它,时不时的还轻轻抚摸它,魟鱼也是一种有大脑有感情的动物,养魟鱼的朋友们请珍惜每一尾请回去的鱼,不要太在乎它的品相和价格,因为魟鱼和人一样也是有感情的,只是它们不会说话。全身脱膜像火烧一样,痛苦挣扎,那得有多疼啊!

魟鱼脱膜:

脱膜一般是魟鱼体表有粘性的絮状物,魟鱼对水质恶化是很敏感的,换水太多,水温、水质PH波动太大都有可能,脱膜就是典型的症状。

治疗 ***

1.隔离

2.清理所有饲料鱼

3.治疗缸的水位:以鱼只不能爬缸为准

4.在过滤槽中放入观赏鱼维生素

5.关闭灯光静养

6.每4~5天换水一次

7.放入营养物,可以在盘体上撒一些葡萄糖粉

黑白皇冠魟

纲:软骨鱼纲

目:燕魟目

科:魟科

属:江魟属

种:豹江魟

中文名称:黑白皇冠魟

拉丁文名:Potamotrygon leopoldi

原产地:申古河流域

水质:宜弱酸性水质,水温22~26℃,PH6.0左右

食性:没有硬棘的小鱼,可一次多投喂些任其捕食


都说魟鱼对水质要求高,你有什么好建议呢?

标签: 读音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