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百味菜单,赛百味菜单

牵着乌龟去散步 生活 10 0
赛百味700亿“卖身” 未来增长押宝中国市场

终于卖了!美国三明治巨头赛百味近日宣布被私募股权机构Roark Capital以95.5亿美元收购,折合人民币约700亿元。至此,赛百味结束了其作为家族企业的前半生。

赛百味曾经是全球门店数量最多的快餐品牌,但近年来陷入经营困境。即使如此,赛百味也依然将未来的增长押宝中国市场,未来20年将在中国大陆开设近4000家新餐厅。东莞市连锁餐饮发展促进会秘书长徐波表示,赛百味业绩不佳的主要原因是本地化程度欠缺,未来若不改变原来的经营模式很难做大。

■廖木兴/图

收购背后是私募对于餐饮市场复苏的看好

根据媒体报道,此前,赛百味以约100亿美元的价格挂牌出售,买家有高盛集团、贝恩资本、TPG资本及TDR资本。最终,罗克资本以略高于95亿美元的交易额战胜一众知名机构,结束了赛百味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私人家族所有权。

赛百味方面表示,这笔交易是“公司多年转型之旅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将把赛百味的全球影响力和品牌实力,与罗克资本在餐饮业和特许经营模式方面的专长结合起来,实现加盟商、消费者和员工的共赢”。目前这笔交易正在等待相关部门的批准,交易合同允许在一年内完成。

罗克资本是一家总部位于美国亚特兰大的私募股权投资公司,管理资产规模达370亿美元,旗下包括另一三明治连锁品牌Jimmy John’s。

作为一家曾经是全球门店数量最多的快餐品牌,赛百味在巅峰时期的估值高达500亿美元。在全球拥有4.5万家门店,远远超过麦当劳和肯德基。

早期依靠着低门槛的加盟成本和“健康饮食”的营销策略一路高歌猛进,直到2012年,赛百味创下全球销售额180亿美元的纪录。

在美国,近年来赛百味的市场份额一直在被Panera和Firehouse Subs等快速发展的竞争对手蚕食。根据咨询公司Technomic的数据,赛百味目前在美国总体量为430亿美元的三明治和熟食市场的占有率为23%,然而这一比例低于2017年的34%。

由于利润大幅下降,赛百味被迫关闭全球多家门店,一些特许经营商也相继退出。行业媒体Restaurant Business统计,2016年开始,赛百味在美国关店300多家;2017年,赛百味关门909家;2018年赛百味关闭了超过1100家在美国本土的门店,目前在美门店不足25000家,创8年以来的新低。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1月,较巅峰时期,赛百味门店关闭了近8000家,全球门店数量已经下降至3.7万家。

赛百味的业绩也屡创新低,有数据显示,2020年疫情期间,赛百味在大本营美国市场的销售额一度跌至83亿美元,相当于2012年180亿美元的销售额拦腰砍半。

对于赛百味的“卖身”,有分析认为,这是一种自救的方式,也是一种市场的选择。这也反映了私募股权公司对餐饮业的看好,尤其是在疫情后,餐饮业有望迎来复苏和增长。

公司公告称,本次收购正处于赛百味宣布其同店销售额连续第十个季度实现正值之际,业绩的增长构成了它抬高自身估值的砝码。在收购之前,赛百味的目标是让公司估值超过100亿美元。

多年水土不服变成门店翻番?谈何容易!

公开资料显示,赛百味1995年进入中国市场,时间比两位洋快餐巨头麦当劳、肯德基要晚几年,赛百味刚进入中国市场时,三明治等冷餐还是一个稀缺品,但其宣称的比普通快餐“更健康”的定位似乎并没有长期打动中国消费者。

赛百味曾对中国市场充满信心,其创始人弗雷德来中国市场考察时从生意火爆的肯德基门店场景推测出:赛百味在中国市场起码能开2万家。

如今,赛百味在中国经过了28年的发展,其在中国市场的表现一直不佳,门店数量仅有661家,巅峰时期也不过700多家。

纵观其发展历程,若定位洋快餐,那早已经被麦当劳肯德基等抛在后面;若定位轻食赛道,不少新玩家的表现更为出色。

“赛百味的本土化落地程度远远不如两个洋快餐巨头,营销策略上也和中国市场整体脱节,错过了外卖、直播、社群等新营销方式。”徐波表示。

有分析认为,赛百味在中国市场“水土不服”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扩张导致无序竞争、产品更新迭代滞后、定价过高且口味未迎合本土市场等。

不过,赛百味也意识到问题并在改变,近日借机推出了新的消费场景,计划从其标志性的5美元三明治转向更高端的体验,比如包下一艘180英尺长的超大飞艇,专门为顾客提供空中用餐服务。这一营销活动名为“空中赛百味”。

实际上,赛百味在被收购前已经加速了其在全球的扩张。据了解,2021年以来,其已与国际加盟商签署15项协议,通过这些协议开设约9000家门店,其中近一半的门店布局将在中国市场。

今年6月,赛百味宣布与上海富瑞食企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富瑞食”)签订新的总特许经营协议,以大幅扩大其在中国内地的业务。根据这一总特许经营协议,富瑞食将获得在中国内地管理和开发所有赛百味门店的独家权利。未来20年内,它致力于在中国内地开设近4000家赛百味门店,使其在华市场规模扩大7倍。

根据富瑞食在 *** 网站公布的开店目标,赛百味将“在新的资本方全力支持下快速拓展中国市场的直营店业务”,并希望在2028年年末前在中国拥有不少于1500家的门店。这意味着,5年内门店数量要翻倍增长。

与此同时,赛百味也表示,今后公司将重点关注销售增长、菜单创新、餐厅现代化、整体客户体验改善和国际扩张。

“未来开设4000家店,对现在的赛百味来说体量太大,如果不改变原有的模式和经营思维,很难做大。”徐波表示并不看好赛百味的发展。在他看来,对于轻食类赛道,相对于赛百味刚进入中国市场的时候竞争更加激烈,而现在除了国际餐饮品牌,本土的华莱士、塔斯汀也已经有很大体量。

采写:新快报记者 陈福香

快讯|赛百味已达成由Roark Capital附属公司收购最终协议

财经网产经讯 8月24日,赛百味发布公告称,公司已签订最终协议,将由私募股权公司Roark Capital的附属公司收购。此次交易将赛百味的全球影响力和品牌实力与Roark在餐厅和特许经营业务模式方面的深厚专业知识相结合,是赛百味多年转型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公告表示,此次交易是在赛百味宣布其同店销售额连续第十个季度为正值之后进行的,公司将继续执行其战略,重点关注销售增长、菜单创新、餐厅现代化、整体客户体验改善和国际扩张。

图片来源:赛百味官网截图

赛百味与上海富瑞食达成合作,全家便利店试水预制菜市场

近期餐饮大事件,新鲜事儿起底大爆料!

赛百味与上海富瑞食达成合作

赛百味全球总部宣布,和Shanghai Fu-Rui-Shi Corporate Development Co., Ltd. (上海富瑞食企业发展有限公司,下称“富瑞食”)签订了新的总特许经营协议,该协议由包括美元PE基金Asia Investment Capital(亚投资本有限公司)以内的私人投资者财团出资。

奶粉界大佬「完达山」在北京开奶茶首店「乳此新鲜」

乳制品巨头“完达山”在北京开奶茶首店!完达山大家并不陌生,不仅是“奶粉界”王者般的存在,还是亚洲500强品牌。近日,它在北京开出奶茶首店,虽然产品以“牛乳茶”为主,但主打的却是“冰淇淋”,最贵卖到49元一个!据其内部透露,目前新品牌已在全国开出36家店,包括直营门店16家,加盟门店20家,分布在黑龙江、北京、上海等地。

北大荒完达山乳业股份有限公司(曾用名:黑龙江省完达山乳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北大荒农垦集团成员,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是一家以从事食品制造业为主的企业。企业注册资本85116.0555万人民币,超过了99%的黑龙江省同行,实缴资本85116.0555万人民币,并已于2019年完成了股权融资。

7天热销10万杯,雅克雅思这杯“初夏白月光”火遍江浙

今年夏天,“清爽系奶茶”或许是一个爆点。上个月,雅克雅思推出栀子风味奶茶“离花栀晓”,打造栀子毛峰茶底搭配燕麦奶,口感轻盈清新。这杯饮品,被网友称为“初夏奶茶白月光”,上线7天就卖出了10万杯。作为深耕茶饮行业20余年的老品牌,雅克雅思曾以醇厚口感、龙珠小料在当地建立起消费认知,在江苏、安徽、浙江等地开出230+门店,2022年全年店均日营业额都可以做到8000+。

湖南长沙县发布“二十条”政策支持预制菜产业发展

湖南长沙县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发布暨授牌、签约活动举办,现场发布“二十条”政策支持预制菜产业发展,惠企资金预计超亿元,助力长沙县锚定百亿元产业链产值目标,加快打造预制菜产业强县。

百事投资5800万英镑在英国升级乐事工厂

近日,百事宣布投资5800万英镑升级其位于英国莱斯特的乐事(Walkers)工厂,以实现“可持续的增长”。新生产线将改用电烤箱,减少使用原生塑料,并生产目前在欧洲生产的Wotsits和Monster Munch等品牌产品,预计每年将减少915吨运输相关的排放。

全家便利店试水预制菜市场

据报道,全家便利店正在引入预制菜品,将更多饮食需求纳入其服务范畴。据报道,上海一家全新改版的全家便利店已设立专门的预制菜冷柜,产品线包括泰式咖喱鸡、黑椒牛肉面等,同时还引入了来自正大、泰森等知名食品供应商,以及上海本土餐饮品牌如Green&Safe和上海城隍庙旗下的预制菜品。

五芳斋X食验室推出“轻盈端午礼盒”

五芳案联合食验室推出“轻盈端午礼盒”。据品牌方介绍,礼盒内含大黄米黑芝麻核桃粽和咸蛋黄口味粽子脆片两盒产品。其中,大黄米黑芝麻核桃粽选用100%东北大黄米,加入芝麻和核桃仁,软糖香甜;粽子脆片采用0油蛋白膨化工艺,咸香酥脆。

洽洽食品:控股股东拟3000万至5000万元增持股份

洽洽食品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华泰集团6月6日增持公司股份12.48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02%,增持金额499.9万元。自首次增持日6月6日起的6个月内,华泰集团拟继续增持公司股份,增持金额不低于3000万元,不超过5000万元(含首次增持股份金额499.9万元)。

赛百味究竟是如何把一把好牌,打得稀巴烂的?

前央视主持人张泉灵曾经说过:时代抛弃你时,连一声再见也不会说!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于企业。

作为世界上更大的连锁快餐店品牌之一,赛百味可谓是三明治品类中的王者,从诞生开始,赛百味的大半生都活在高光中,直至2012年,这一年,赛百味创下全球销售额18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200多亿)的新记录。

但遗憾的是,自2016年起,赛百味就开始走下坡路,不断关店。

截至2022年11月,赛百味在全球的门店数量已经下降至3.7万家,相比巅峰时期,门店一下子少了7600多家。

尤其是在中国市场,赛百味就是那种还没火起来,就已经成过去式的品牌。

赛百味究竟是如何把一把好牌,打得稀巴烂的?

对赛百味的看衰,几乎是中国餐饮业内的共识,一位餐饮连锁品牌资深人士就曾坦言,“赛百味的品牌不跟市场对接,发展模式不跟中国对接,产品不跟消费者对接,发展前景堪忧。”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一同进入中国市场的洋品牌,肯德基与麦当劳却在华混的风生水起,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一直在迎合中国消费者的喜好,频频推出符合中国本土的产品,来抢占用户心智。赛百味在产品创新、本土化等方面,已经被麦当劳、肯德基等品牌甩开了几条街。中国市场已经不再痴迷“外来的和尚”,品牌不低下头去服务这片14亿人的超级市场,只拿过时的产品和经验傲慢赚钱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2023年3月16—18日,由世华教育·总裁首选学堂,东方战略管理专家姜岚昕老师主讲的世华明星课程《战略执行系统》13.0版全新升维的三天课程在山西太原圆满结束!

课程主要针对当下企业急需解决的三大挑战:团队缺乏战斗力,业绩缺乏爆发力,企业缺乏生命力,姜岚昕老师从战略驱动、执行模式、执行落地三个模型进行了详细且全面的解析。企业家们汲取精华,共享智慧,引爆全场!

东方战略管理专家姜岚昕老师在课程中讲到:

无知试错是更大的代价;有效成长是更高的回报!

企业必须解决的两大顽疾:

①战略不清

“一发”是战略;“全身”是管理

②执行不力

所有的组织行为都是成本!执行是力量,是成果!

战就是干什么,略就是弃什么。

做企业的大忌就是左右摇摆。

战的坚定略的坚决;战到极致,略的彻底。

课程现场,学员们纷纷举手,交流分享,提升认知,共鉴互赢,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同时,课程现场,也有很多优秀的青年企业家,他们朝气蓬勃,充满活力,是奋发有为,敢拼、敢闯、敢干的新一代,未来将大有可为。

在这个美好的时代,企业家们同心协力,传承企业家精神,共同将企业做好、做大、做强,抓住发展机遇,乘势而上,打造企业品牌,共筑美好新未来!

下一期 西安站 3月23-25日 即将开课!

赛百味出售谋新生

美国知名三明治连锁店赛百味近日发布公告称,公司已与私募股权投资罗克资本的关联公司达成最终收购协议。根据资料,赛百味估值超90亿美元,但具体交易金额并未透露。

赛百味于1956年在美国成立,成立之初便凭借新鲜、健康的产品理念“出圈”,在美国及全球迅速扩张店面,也因此被称为全美门店数量最多、扩张最快的单一快餐连锁店。鼎盛时期,赛百味在全球拥有约4.5万家门店。

赛百味曾通过积极开设新店策略,逐步成长为世界上更大的连锁餐厅之一。但最近几年,各大门店的经营状态每况愈下。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加盟模式带来的食品质量问题频现;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产品结构过于单一,导致市场竞争力不断下降。

市场研究公司Technomic的数据显示,2012年,赛百味全球销售额达到约180亿美元的峰值,此后销量一直呈下滑态势,营收和市场份额也持续缩水。2016年,赛百味在美国市场的销售额下降至113亿美元,2020年则跌至83亿美元,仅相当于2012年销售额的一半。

由于利润大幅下降,赛百味被迫开始关闭全球各地的门店。2016年,赛百味仅在美国就关闭了359家门店,这是其关闭门店数量首次超过开店数量。2017年,赛百味又关闭了909家美国本土店面。2018年,赛百味在美国本土的关店数量首次超过1000家。

此外,一些特许经营商也相继退出。新冠疫情的暴发叠加近两年美国通胀水平持续居于高位、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等,更是加剧了赛百味的经营困境。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1月,赛百味全球门店数量已经下降至3.7万家,与高峰时期相比减少近8000家。

为了自救,赛百味开始加大力度更新门店,并投资8000多万美元用于丰富菜单品种,以迎合市场需求。这些措施虽在短时间内有一定成效,但在新兴三明治连锁店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赛百味仍无法彻底扭转局面。最终,赛百味决定彻底转向,以出售谋求新出路。

赛百味表示,此次与罗克资本之间的交易,有利于推动其品牌实力与罗克资本在餐饮及特许经营领域的专长结合,实现加盟商、消费者和员工的共赢。这将成为赛百味多年转型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或将为品牌注入更多活力。今后,赛百味将继续关注销售增长、菜单创新、餐厅现代化、整体客户体验改善和国际扩张等方面的探索。 (作者:刘畅)

来源: 经济日报

赛百味700亿“卖身”,轻快餐能否谋新生?

来源:【华声在线】

全媒体记者 黄亚苹 通讯员 刘文莎

近日,美国知名三明治连锁品牌赛百味(Subway)发布公告,已与私募股权投资罗克资本关联公司达成收购协议,计划以略高于95亿美元交易额成功“卖身”,结束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私人家族所有权。

消费者注重少油少盐、健康营养的饮食观念,推动了“轻快餐”的发展。先有麦当劳给套餐标注卡路里摄入量、肯德基爷爷农庄推出减脂新品“荤素多多卷单人餐”,后有Tims、瑞幸、星巴克加入“轻食”阵营。“轻快餐”品牌不断冒尖,长沙本土连锁轻食品牌士多啤梨沙拉、吃不胖沙拉等却相继销声匿迹,“轻食风”还能刮多久?

动态:赛百味“卖身” 已关闭全球8000家门店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罗克资本(Roark Capital)花费96亿美元收购赛百味,折合700亿元人民币。值得注意的是,该成交额低于赛百味此前预计的可能超过100亿美元。

这并非赛百味首次有意出售品牌以谋求更大的消费市场。早在2021年,汉堡王母公司RBI曾有意收购赛百味,最终因成交价未能达成一致告终,之后,RBI花费10亿美元收购赛百味的竞争对手Firehouse Subs。

说起洋快餐,知名度比肩肯德基、麦当劳的赛百味不可不提。1965年在美国创立, *** 12英寸和6英寸的三明治闻名的赛百味,巅峰时期在112个国家有约4.5万家门店,远超麦当劳(3.7万家)和肯德基(1.5万家),是美国快餐行业的“大哥”,门店数量更是世界级快餐品牌之一。

然而,截至2022年,赛百味在全球门店数量仅3.7万家门店,较巅峰时期少8000家。据央视财经消息,2015年赛百味在美国的门店27219家,2022年数量降至20576家,美国本土门店减少超6000家。

被收购后,赛百味有意进一步开拓中国市场。其微信公众号提到,上海多家门店即将开业,同时提供半价、买一送一的优惠券。

单价不低,口味“水土不服”

“吃了一次,太贵了,性价比不高,三明治好像也称不上一顿‘正餐’,在赶时间或许会选择,肯定不会经常吃。”长沙市民张 *** 说。

三湘都市报记者检索公开资料发现,赛百味2007年“落地”长沙核心商圈解放西路,曾在长沙拥有10家门店;截至9月7日,赛百味仅有河西店、友阿奥特莱斯店以及黄花机场共3家门店。

有分析提到,赛百味进入中国市场后未作出本土化改良,仅就价格来看,6英寸金枪鱼三明治单价为25元,若要添加鸡蛋、牛肉、日式照烧鸡等,则更是“上无上限”;从产品上,三明治是通过加蔬菜和肉类以及酱料组合销售的半成品,种类单一,食材以生冷为主,对喜爱“热食”的中国胃来说并不是那么讨喜。

此外,赛百味曾曝出禁止加盟商自行采购当地的新鲜食材,在中国仅指定一家供应商。物流链、供应链漫长且不稳定,导致大多数赛百味门店食材新鲜度难以保证,甚至出现加盟店篡改食材日期、使用不合规的食材的现象。

“低脂、健康”也要合口味,本土化更有“流量”

在“低碳、低脂”饮食热潮的当下,主打“低卡、健康”的赛百味三明治没“热”起来,三明治、沙拉这类西式轻食遇冷,中式轻食上线轻食店。

“外面卖的轻食都是生的蔬菜和鸡胸肉、牛肉等肉类,虽然很低卡、健康,但是很难坚持,真的不好吃。”大三学生小贺提到,比起简单处理的生菜拌鸡胸肉,经常消费的轻食店因提供柠檬手撕鸡胸肉、洋葱炒牛肉等单品生意更好,也更容易让人坚持“减脂”。

在外卖平台上,喜赞春夏轻食有提供专门的“中式套餐”,YOIO轻食则有搭配藜麦米饭的套餐,食也轻食产品里有低卡手工紫薯皮鸡肉饺子、谷物饭。从销量上看,推出适合“中国胃”的产品的商家似乎更有竞争力。

“以前都爱吃草,普通的牛肉、鸡胸肉加上鲜见的羽衣甘蓝、孢子甘蓝就能卖出30至40元一份。现在‘草’吃多了,顾客更追求性价比了。”在开福区经营着一家湘式减脂餐小店的金先生透露,创业初期,门店食材全部从麦德龙、山姆采购,利润也控制在30%左右,到店率依旧不理想,“跟股东们合议,考虑更换采购渠道,调低价格。”

本文来自【华声在线】,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赛百味卖身,百亿美元诱惑

文/Jemima McEvoy

8月24日,赛百味这家美国三明治巨头宣布,已同意将自己出售给Roark Capital,后者是一家私募股权公司,拥有唐恩都乐(Dunkin’Donuts)、Arby’s和布法罗鸡翅烧烤吧(Buffalo Wild Wings)等美国餐饮品牌。

插图:YUNJIA YUAN FOR FORBES

这项交易为长达数月的美国更大快餐连锁店之一的竞购画上了句号。虽然交易条款尚未披露,但据《华尔街日报》和路透社在收购完成前几天报道称,Roark在10家竞购者中处于领先地位,出价超过90亿美元。

此次出售标志着赛百味品牌在其近60年的历史中首次从两个创始家族手中易主。这也意味着一笔不菲的收入——至少对一位一直持有该连锁一半股份的低调所有者来说是如此。

赛百味最初的两位创始人弗雷德·德卢卡(Fred DeLuca)和彼得·巴克(Peter Buck)都已经过世。据《福布斯》此前报道,2015年去世后,弗雷德·德卢卡将公司50%的股份留给了妻子伊丽莎白·德卢卡(Elisabeth DeLuca)。她还有一个儿子,乔纳森(Jonathan)。根据报道的90亿美元的竞标价计算,现年76岁的伊丽莎白将从这笔交易中获得约34亿美元(税后)。出售完成后,她的家族净资产估计约为82亿美元。

不过,甚至在这笔交易之前,伊丽莎白就已经从赛百味多年来支付给她家人的特许权使用费中获得了大约26亿美元的现金。她在《福布斯》2023年全球亿万富豪榜上排名第699位,估计身家为80亿美元,其中就包括她持有的赛百味股份的估值。现在与那时的主要区别是,她的大部分财富都变成了现金。

伊丽莎白出售股份的收益也不包括任何未来的付款。《华尔街日报》和路透社都报道称,这将涉及一种“盈利”结构,即部分出售价格取决于该连锁店是否能达到某些财务目标。据《华尔街日报》报道,赛百味的所有者将获得90亿美元的预付款,在达到这些财务目标后还可获得另外6亿美元。路透社则报道称,这一安排是为了帮助弥补收购公司愿意为赛百味支付的价格与赛百味的所有者希望获得的100亿美元之间的差距。太平洋管理咨询集团(Pacific Management Consulting Group)的特许经营专家约翰·戈登(John Gordon)一直密切关注赛百味的出售,他向我们表示:“包括我们在内,没有人知道确切的(出售)金额。”他指出,他的行业消息来源也表明,其中涉及到收益条款。

我们估计的税后出售所得也没有考虑到她私下可能采取的避税手段,比如将她在赛百味的股份存入信托基金,或者进行未公开的慈善捐赠。赛百味发言人出于“各方的意愿”拒绝透露有关该交易的更多细节,Roark也没有回应我们的置评请求。《福布斯》通过她的代表进行了多次联系,但德卢卡家族没有回应。赛百味的另一位创始人彼得·巴克则在遗嘱中留下了指示,在他于2021年11月去世后,将公司一半的股份留给他的家族基金会。《福布斯》获得了这份遗嘱的部分删节副本。根据《华尔街日报》和路透社报道的更低出售价格计算,这笔遗产可能至少价值45亿美元。

该捐赠被描述为是加强对该基金会的主要事业(如教育和环境保护)的支持的一种方式,也是该基金会收到的更大一笔单项慈善捐赠。这也让巴克的继承人(很可能是他的两个儿子克里斯托弗和威廉)免于缴纳近20亿美元的税款(按报道中的90亿美元的售价计算)。如果巴克没有将赛百味的所有权捐给慈善机构,他的遗产将不得不按照该资产的“公平市场价值”缴纳40%的遗产税。伊丽莎白·德卢卡不需要缴纳遗产税,是因为遗产税不适用于传给配偶的资产。巴克的妻子卡门·露西亚·帕萨吉姆(Carmen Lucia Passagem)已于2003年早于巴克去世。

除了赛百味的所有权,巴克和他的家人还花了数百万美元——很可能是用他的赛百味特许权使用费——在缅因州买下了一块现在价值10亿美元的林地。信托公司Tall Timber Trust在缅因州拥有约130万英亩土地,使其成为该州更大的土地所有者之一,而该公司似乎仍由巴克家族控制。虽然德卢卡家族没有像巴克家族那样详细说明他们的捐赠去向,但出售赛百味所得的这笔巨额收入的很大一部分似乎可能会进入德卢卡家族基金会,该基金会支持康涅狄格州和佛罗里达州的一系列公益组织。《华尔街日报》援引赛百味发言人的话说,这笔交易的大部分收益预计将捐给与两位创始人有关的基金会。赛百味没有回应《福布斯》的后续问题,即这是否意味着伊丽莎白·德卢卡也将捐出她的部分销售收入。

尽管伊丽莎白·德卢卡非常低调,但自从她接手已故丈夫的赛百味公司以来,她一直非常乐善好施。公开资料显示,这位赛百味创始人的遗孀在2015年至2020年间向Frederick A DeLuca基金会捐赠了超过4.5亿美元。2022年3月,她聘请了凯文·伯恩(Kevin Byrne)来担任基金会的首席执行官:伯恩此前曾在戴尔科技公司首席执行官迈克尔·戴尔(Michael Dell)家族创办的基金会工作了近20年。2021年12月,伊丽莎白还成立了自己的基金会——伊丽莎白·迪卢卡基金会。同年,她捐赠了2.537亿美元的股票,包括价值近3000万美元的Airbnb和约2000万美元的摩根大通股份。

译自https://www.forbes.com/sites/jemimamcevoy/2023/08/24/this-super-private-family-will-bag-billions-from-subways-sale/?sh=3eae90e94dfe

北美“炸鸡神话”破灭!曾风光无限的洋快餐们,正败走中国市场

入华掘金的洋品牌们,正经历一场残酷的“优胜劣汰”。

本文由红餐网(ID:hongcan18)原创首发,作者:简煜昊,编辑:王秀清。

4月18日,炸鸡品牌Popeyes在上海淮海中路的门店宣布暂停营业。这是Popeyes在中国的最后一家门店,它的关门宣告北美“炸鸡神话”败走中国。

越来越多洋快餐品牌在中国折戟。

除Popeyes之外,曾经火遍中国的日式快餐吉野家近几年连续亏损,被传“卖身”的快餐巨头赛百味仍在华艰难探索。

中国餐饮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一度“风光无限”的洋品牌们正经历一场残酷的“优胜劣汰”。

Popeyes

二次入华皆遇阻,曾宣称要开1500家店

早在1999年,Popeyes就曾以“派派思”的招牌在北京王府井开出了首店,当时其还计划两年内要在北京开出50家门店。不过彼时,炸鸡在国内尚未风靡,Popeyes根本打不过麦当劳肯德基两大巨头。

2003年,经营不善的Popeyes闭店退出中国市场。

17年后,Popeyes卷土重来,其上海淮海中路旗舰店开业时,创下更高8小时的排队纪录,一时声名大噪。

这家店火爆的场面给了Popeyes征战中国市场的信心和底气。Popeyes放出豪言称,未来10年要在中国大陆开设超1500家门店。

但随后的两年时间里, Popeyes仅开出了8家门店,“十年千店”的目标成了空中楼阁。

△图片来源:Popeyes中国官博

网红热度褪去后,Popeyes更是每况愈下,闭店也随之而来。2022年8月,Popeyes在没有任何通知的情况下,突然关闭江浙沪的7家门店,国内的9家门店就只剩上海淮海中路店和浦东旗舰店还在营业。

接下来的故事大家就都非常熟悉了,4月18日,Popeyes关闭了国内最后一家在营门店。

在部分市场观点看来,Popeyes的性比价不高,产品也并无明显特色,在国内市场走下坡路并非偶然。

在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网友对于Popeyes的评价多是产品水准层次不齐,除了招牌产品鸡腿排汉堡和带骨鸡之外,其他产品并没有太大特色。

“现在消费者的选择太多了,Popeyes没有性价比也没有持续更新的产品,光靠网红光环、靠一次性的打卡,肯定很难活下去的。”一位业内人士说道。

诚如上述业内人士所言,Popeyes似乎并没有累积多少忠诚顾客。Popeyes宣布关店后,曾有媒体走访过仍在营业的门店。与LADY M关闭中国地区门店前的排队打卡相比,Popeyes的店内显得比较冷清,点单的顾客并不多。

△图片来源:Popeyes中国官博

此外,也有知情人士认为,导致Popeyes关店的一个重要原因可能是内部纠纷。

这个说法认为,Popeyes母公司RBI(旗下有Tim Hortons、汉堡王、Popeyes 和 Firehouse Subs四大品牌),和其在中国的实际运营商TFI(土耳其餐饮集团)在商业上存在纷争,导致其开店进展缓慢。

2022年8月,RBI透露笛卡尔资本(Tims天好中国的大股东)将替代TFI,成为Popeyes在中国的运营商。而后今年3月,Tims天好中国宣布完成与Popeyes的业务合并,并获得Popeyes在中国大陆和澳门独家经营权及特许经营权。

值得一提的是,据中国商报报道,对于Popeyes的闭店事件,Tims天好中国相关负责人表示,“关停的都是之前特许经营商TFI的门店,RBI 先把Popeyes的独家经营权交给了土耳其餐饮集团 TFI (目前关停所有门店的资方),现在给到了笛卡尔资本(也就是Tims天好中国的资方),品牌并未退出中国市场,我们会在今年下半年重新启动。”

吉野家

日式滤镜失效,性价比成更大痛点

1992年,吉野家在北京的王府井开出了中国首店。

90年代恰逢日本影视剧和日本动漫开始在国内流行,国内正掀起一阵追逐日式文化的潮流,类似寿司、拉面、牛肉饭等单品也被加上了一层厚重的文化滤镜。

滤镜之下,吉野家的中国之路也越走越畅顺。公开资料显示,1992年时,吉野家的一碗牛肉饭就卖6.5元,这个价格能抵普通人一周的伙食费,即便如此,它还是创下了周末日销2000碗的纪录。

然而时过境迁,伴随着国内餐饮业的发展,餐饮品类的日渐丰富,日式快餐“躺赚”的时代悄然过去。

从近年的数据来看,吉野家在中国市场已经失去了往日的辉煌。2017年-2019年,吉野家海外业务对应的营收增幅分别为18.84%、7.24%和3.7%,海外市场的整体涨幅持续大幅缩水。

△图片来源:吉野家官博

吉野家在中国北方市场运营由合兴集团负责,财报显示,2018到2020年三年间,合兴集团的净利率逐年下降,分别为5.16%、4.94%、-5.03%,吉野家的店均营收也从2012年的600万元降至2019年的481万元。

从迅猛发展到营收净利双双下滑,吉野家在中国市场“失灵”的原因与其他日式快餐大同小异。

首先是性价比低。在日本主打“平价”的吉野家牛肉饭,在刚进入中国时,定价就极高。到今天,其人均价格也仍在30-40元之间,高于国内许多快餐品牌。在追求性价比的时代,愿意为这一价格买单的人已经越来越少。

其次,产品创新不足。从吉野家的官方公众号可以看到,吉野家近来针对产品上新做了一定的提速,比如推出了自助小火锅和新的牛肉饭。但从实际的效果来看,所谓的新品牛肉饭,只是在原有产品的基础上做加法,并没有太多亮点。

△图片来源:吉野家官博

而自助小火锅业务,则仍在试水阶段,只覆盖了国内的10余家门店。吉野家能否借此业务拯救品牌业绩,还需要时间观察。

可以肯定的是,摘下日式滤镜之后,吉野家已经失去了有力的仰仗,在国内快餐赛道越来越成熟的当下,想要重现往昔风光并不容易。

赛百味

拒绝本土化的改变,懈怠发展近30年

相较于其他品牌,赛百味在中国的失败颇有“自食其果”的味道。

1995年,赛百味正式踏入中国市场,开始了为期27年的在华营商之路。与麦当劳和肯德基不同,赛百味在中国市场的发展一直不温不火。

起初,不少人将赛百味难以在中国走红的原因归结于国人不喜欢吃冷食。

因此,赛百味在华的加盟商也曾希望在菜单中增加热食、在门店中添加加热设备,同时因地制宜改良产品口味。不过,这一想法似乎最终没能落地。

△图片来源:赛百味中国官方微博

一方面,冗长的审批流程让其在华业务难以实时根据本土市场做出快速调整。资料显示,赛百味公司的管理路径非常长,有加盟商、城市 *** 、赛百味中国总部、亚太总部和美国总部,不仅沟通效率非常低,美国总部对中国市场的实际情况以及变化往往也完全不了解。

另一方面,赛百味自身也比较“固执”,抗拒本土化的改变。据媒体报道,此前,赛百味的大中华区总经理曾在采访中表示:“我们是全球更大的三明治店,我们做三明治才是最棒的。我们的经验和优势都在于此,而不在于做油条、豆浆,你绝对不会发现有一天我们卖白粥。”

当然,国人不爱吃赛百味的三明治,还有一个原因是太贵了。

在美国,花五美元就可以在赛百味买到一个12 英寸且有肉有菜的三明治,算得上是性价比极高的快餐选择。但到了中国,赛百味三明治的性价比严重失衡,15 -30 元的价格只能买到一个6英寸的三明治,远远达不到一个成年人的饱腹标准。

△图片来源:赛百味中国公众号

抗拒本土化、性价比低……一系列因素综合作用下,赛百味错过了在中国发展的更佳时期,直到今天也没将自己引以为傲的健康快餐概念在中国铺开。

入华近三十年,赛百味既被麦肯远远抛在背后,也干不过以华莱士为代表的一批本土西式快餐品牌。

卡乐星

定下千店目标,在华13年“无人知晓”

与赛百味不同,自入华以来,卡乐星就十分重视中国市场的发展与布局。

1956年,卡尔·卡契尔用自己的名字开出了之一家店,店铺名为“Carl’s Jr.”,中文译为卡乐星。在美国汉堡都追求极致标准化的时代,卡乐星靠优质食材和“现点现做”跑出了一片天。

而后,卡乐星将品牌的真诚带到了中国。为了布局好中国市场,在进入中国之前,卡乐星母公司Aspac F&B公司提前和新加坡上市企业面包物语集团合资3000万元人民币组建了星界晖公司,率先开发已获特许经营权的华东及华北市场。

△图片来源:卡乐星官方微博

2009年正式登陆中国上海后,星界晖首席执行官曾表示:卡乐星的拓展重点将放在中国,未来八年内门店数将超过100家。

2015年,卡乐星还尝试过开放在中国的特许加盟权,并承诺将组织卡乐星世界一流的运营管理团队,品牌目标也从原先100家门店拓展到1000家。

但卡乐星单方面的发力并没有什么用。由于入华后的选址不佳以及营销推广的不足,卡乐星在中国的品牌力聊胜于无,在上海之地区外几乎没有人知道卡乐星的名号。

自2016年以后,卡乐星就没有再新开过任何门店,千店目标已然成为泡影。

2022年11月,卡乐星宣布关闭上海的所有直营门店,截至目前,国内只剩两家加盟店仍在苦苦支撑。

红餐网小结

近年来,中国餐饮市场日益多元化,竞争也日益激烈。已经祛魅的洋品牌们想要分得中国市场的一杯羹,势必要积极推进本土化,拉近与中国消费者的距离。如若不然,不管其在外的名声有多大,必定都会折戟而归。

赛百味700亿“卖身”,轻快餐能否谋新生?

视频加载中...

文/视频 三湘都市报·新湖南客户端全媒体记者 黄亚苹 通讯员 刘文莎

近日,美国知名三明治连锁品牌赛百味(Subway)发布公告,已与私募股权投资罗克资本关联公司达成收购协议,计划以略高于95亿美元交易额成功“卖身”,结束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私人家族所有权。

消费者注重少油少盐、健康营养的饮食观念,推动了“轻快餐”的发展。先有麦当劳给套餐标注卡路里摄入量、肯德基爷爷农庄推出减脂新品“荤素多多卷单人餐”,后有Tims、瑞幸、星巴克加入“轻食”阵营。“轻快餐”品牌不断冒尖,长沙本土连锁轻食品牌士多啤梨沙拉、吃不胖沙拉等却相继销声匿迹,“轻食风”还能刮多久?

动态:赛百味“卖身” 已关闭全球8000家门店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罗克资本(Roark Capital)花费96亿美元收购赛百味,折合700亿元人民币。值得注意的是,该成交额低于赛百味此前预计的可能超过100亿美元。

这并非赛百味首次有意出售品牌以谋求更大的消费市场。早在2021年,汉堡王母公司RBI曾有意收购赛百味,最终因成交价未能达成一致告终,之后,RBI花费10亿美元收购赛百味的竞争对手Firehouse Subs。

说起洋快餐,知名度比肩肯德基、麦当劳的赛百味不可不提。1965年在美国创立, *** 12英寸和6英寸的三明治闻名的赛百味,巅峰时期在112个国家有约4.5万家门店,远超麦当劳(3.7万家)和肯德基(1.5万家),是美国快餐行业的“大哥”,门店数量更是世界级快餐品牌之一。

然而,截至2022年,赛百味在全球门店数量仅3.7万家门店,较巅峰时期少8000家。据央视财经消息,2015年赛百味在美国的门店27219家,2022年数量降至20576家,美国本土门店减少超6000家。

被收购后,赛百味有意进一步开拓中国市场。其微信公众号提到,上海多家门店即将开业,同时提供半价、买一送一的优惠券。

单价不低,口味“水土不服”

“吃了一次,太贵了,性价比不高,三明治好像也称不上一顿‘正餐’,在赶时间或许会选择,肯定不会经常吃。”长沙市民张 *** 说。

三湘都市报记者检索公开资料发现,赛百味2007年“落地”长沙核心商圈解放西路,曾在长沙拥有10家门店;截至9月7日,赛百味仅有河西店、友阿奥特莱斯店以及黄花机场共3家门店。

有分析提到,赛百味进入中国市场后未作出本土化改良,仅就价格来看,6英寸金枪鱼三明治单价为25元,若要添加鸡蛋、牛肉、日式照烧鸡等,则更是“上无上限”;从产品上,三明治是通过加蔬菜和肉类以及酱料组合销售的半成品,种类单一,食材以生冷为主,对喜爱“热食”的中国胃来说并不是那么讨喜。

此外,赛百味曾曝出禁止加盟商自行采购当地的新鲜食材,在中国仅指定一家供应商。物流链、供应链漫长且不稳定,导致大多数赛百味门店食材新鲜度难以保证,甚至出现加盟店篡改食材日期、使用不合规的食材的现象。

“低脂、健康”也要合口味,本土化更有“流量”

在“低碳、低脂”饮食热潮的当下,主打“低卡、健康”的赛百味三明治没“热”起来,三明治、沙拉这类西式轻食遇冷,中式轻食上线轻食店。

“外面卖的轻食都是生的蔬菜和鸡胸肉、牛肉等肉类,虽然很低卡、健康,但是很难坚持,真的不好吃。”大三学生小贺提到,比起简单处理的生菜拌鸡胸肉,经常消费的轻食店因提供柠檬手撕鸡胸肉、洋葱炒牛肉等单品生意更好,也更容易让人坚持“减脂”。

在外卖平台上,喜赞春夏轻食有提供专门的“中式套餐”,YOLO轻食则有搭配藜麦米饭的套餐,食也轻食产品里有低卡手工紫薯皮鸡肉饺子、谷物饭。从销量上看,推出适合“中国胃”的产品的商家似乎更有竞争力。

“以前都爱吃草,普通的牛肉、鸡胸肉加上鲜见的羽衣甘蓝、孢子甘蓝就能卖出30至40元一份。现在‘草’吃多了,顾客更追求性价比了。”在开福区经营着一家湘式减脂餐小店的金先生透露,创业初期,门店食材全部从麦德龙、山姆采购,利润也控制在30%左右,到店率依旧不理想,“跟股东们合议,考虑更换采购渠道,调低价格。”

跌下神坛的赛百味,讲不好的三明治故事

编辑 | 虞尔湖

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

放眼全球市场,赛百味曾经一度称霸西式快餐赛道。尤其是在2010年前后,赛百味门店数量超过了麦当劳,夺得规模更大的连锁快餐企业冠军宝座。

但进入中国市场二十几年的赛百味,不仅被麦当劳和肯德基大幅赶超,更不敌华莱士等本土品牌的竞争。

赛百味在中国市场的挫败,一方面是因为过于粗放和低效率的加盟管理方式,另一方面则是其主打产品在中国市场的“水土不服”。

没讲好三明治的故事,赛百味本土化困难

在1995年进入中国的赛百味,至今走过了28个年头了。从入驻中国的时间来看,赛百味比麦当劳慢了5年,但门店数量少了并不止5倍。

两者同为西式快餐,如今麦当劳在中国拥有5754家门店,可赛百味只在中国开了不到700家门店。

最主要的原因,恐怕就是赛百味主打的三明治产品,对于中国消费者来说,吸引力远远比不上汉堡之流。

乍看之下,汉堡包和三明治似乎差别不大,都是面包夹着蔬菜和肉类。但二者更大的区别在于一个属于冷食,一个是热食。由于国人的饮食习惯,冷食的优势比不过热食。

对于任何一个全球品牌来说,本土化都是个永恒的课题。赛百味中国对于本土化策略是有过考量的,由于难以得到赛百味总部的支持,导致适应本地饮食习惯的菜单在近几年才姗姗来迟。

中国区加盟商的总负责人在2007年就向赛百味总部提出要针对中国人的喜好研发新产品。而这个建议正式得到批准并落地实施的时间,是在2016年,当年赛百味推出了一款川香麻辣鸡口味的产品。

作为对比,肯德基在2000年的时候就有油条豆浆和皮蛋瘦肉粥这样针对中国人口味的菜单。比起赛百味中国,百胜中国在本土化战略显然进行得更加迅速和彻底。

赛百味在欧美市场的成功,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在于其低廉的价格。在欧美市场,赛百味一个三明治加一杯饮料的套餐比麦当劳和肯德基要便宜不少,因此十分受消费者欢迎。

来到中国的赛百味,一个三明治定价在30元。在西式快餐品牌中,赛百味的价格优势并不明显。

在产品的基本面,赛百味在中国市场没有主动迎合消费者的口味喜好,在价格层面也没有选择占据低价心智。一来二去,赛百味中国自然迎来了经营危机。

不过,赛百味对于在中国出现的状况,应对策略显得较为消极。当肯德基和麦当劳的广告营销满天飞的时候,赛百味是毫无存在感。

赛百味在中国市场没有投入足够的营销费用,或许与其商业模式有关。整个中国市场的赛百味门店都是加盟店,没有直营店。

总部没有给加盟店足够的费用打广告,加盟商也不会自掏腰包。赛百味的品牌声量日渐消散,这就导致赛百味的三明治故事,很难讲下去。

管理链路冗长,加盟管理不善

作为国际知名的连锁快餐品牌,赛百味和麦当劳都是采取特许经营模式来开放加盟,但两者的加盟费却是十分悬殊。

赛百味的单店投资金额,只需要麦当劳的五分之一甚至更少,如果再开第二家的话,费用还能再降低。

毫无疑问,对于很多加盟商来讲,赛百味是相对来说更加低门槛的创业方式。正是这一点,让赛百味在进入中国后,前期的扩张速度可谓一日千里。不过,在赛百味沉迷快速扩张的同时,危机也悄然显现。

首先,加盟系统管理不善。在短时间内蜂拥而入的加盟商,赛百味在管理后端有诸多细节都无法快速跟进。

举个例子,在2015年,赛百味曾经两度优化自身的品牌LOGO,到了2016年,赛百味再一次调整了LOGO设计。当时赛百味在全球的门店数量超过了四万家,这几万家门店更换门面的进度却没能一致。

尤其在赛百味美国网站已经使用新LOGO的时候,赛百味中国方面却还是用着旧LOGO。花了一年半的时间,都没能执行到位。

餐饮行业,无论什么品类都已经进入红海市场了。整个餐饮行业都在开始比拼效益比拼速度的时候,光赛百味品牌形象迭代更新这一件事,就难以让加盟者对赛百味的加盟管理系统产生足够的信心。

其次,虽然赛百味的加盟费不高,但是赛百味对加盟店的营收抽点并不低:品牌使用费8%+宣传费用4.5%,合计抽点高达12.5%。

在消费市场对于三明治这个品类热度降低的时候,经营压力就转移到了加盟商的头上。除此以外,加盟店想要针对本土饮食习惯推出新产品的话,需要得到总部审批,这个漫长的流程让门店在市场调整方面,显得迟缓且无力。

低效率的管理方式,让整个中国区的赛百味门店无法针对市场变化做出快速反应。

最后,对比同行们赛百味在供应链上的能力也相对弱一些。赛百味在全球一共只有5家供应商,靠这5家供应商要负责全球四万多家门店的供应。这就导致了整个物流链过于漫长之余,成本也更加高。

以上种种,都让本就承受高佣金的加盟商们,盈利压力变得更沉重了。于是,陆陆续续有不少加盟商都退出了赛百味的项目。

但坚持下来的中国加盟商,到了2021年也忍不住要进行 *** ,他们聚集起来向赛百味总部发去一封 *** 。这些加盟商希望赛百味能够降低营收抽成比例,同时给予更多的门店经营支持。

对于这封 *** ,赛百味方面最终同意降低抽成比例至8%,但前提条件是对加盟商更加严格地管控。

可是,发在近期一则的投诉事件,让人怀疑赛百味对加盟店的管理似乎仍是原地踏步。在黑猫投诉平台上,一名消费者反馈自己在某家赛百味门店办理了会员卡,充值了500元。不过这家门店很快就倒闭了,而卡上的余额仍旧有400元没有使用。消费者拿着这张卡去到其他赛百味门店,被告知无法使用,更没有提供退款途径。

虽然最后通过 *** 平台的介入,这名消费者的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但从侧面反映出赛百味加盟店之间的“各自为政”,无法形成协同效应,也就不能起到一个连锁餐饮品牌本该存在的意义。

食安问题频现,健康理念遭到质疑

如果赛百味在中国不走性价比路线,那必定是有其他主打优势。长期以来,赛百味中国一直以“新鲜”和“健康”定义自己。

一方面,尽管赛百味一直告诉中国消费者自家产品是健康的。可惜的是,赛百味“伪健康”的标签一次次被消费者打脸。

前几年有媒体进入赛百味门店暗访,曝光了赛百味门店存在更换生产日期标签的问题。最近的则是今年三月份,赛百味又出现在北京市消费者协会的公示名单中,因为存在食品安全问题而被点名。

在这个公示名单出现的前一个月,赛百味部分门店曾被北京市监管局勒令暂停外卖业务,勒令整改。

屡次发生的食安问题,都让赛百味“健康”的形象蒙上了一层阴影。

赛百味菜单,赛百味菜单-第1张图片-

另一方面,随着市场上提倡健康理念的餐厅越来越多,赛百味的“健康”标签逐渐失去了吸引力。

过去在消费者呼吁使用无抗生素猪肉的市场需求下,麦当劳承诺在2年内解决,赛百味却说“它挺费时间的”。

加州大学曾做过一项研究,赛百味三明治平均含有787卡路里热量,而麦当劳的三明治则为572卡路里;在赛百味用餐的人平均摄入食盐2149毫克,在麦当劳则是1829毫克。

这些数字都令消费者对于赛百味的健康理念,产生了疑虑。

赛百味总部多年来一直都是家族式经营,不仅没有接受过外部资金的介入,管理层更是清一色的家族内部成员。直到近几年赛百味业绩下滑,关闭了不少门店之后,赛百味才在2019年聘请了职业经理人来担任CEO。

不过,这次换帅行动并没能让赛百味的经营状况有太大的起色。甚至在2022年,几度传出赛百味要出售的消息。

在今年,赛百味CEO提出未来20年要在中国市场增加四千家新门店的目标。这个目标成功的可能性恐怕也要打上个问号了。

结语

如今,赛百味在中国市场面临的问题依旧不少。品类单一且不够有吸引力、产品卖点不够强势、加盟店的管理乱象等等。赛百味在未来能否彻底地扎根中国市场,沉淀出本土化的品牌运营能力,还都是一个悬念。

不过在今年6月,赛百味中国有了大幅度的变动。赛百味中国和上海富瑞食达成协议,富瑞食拥有了整个中国区所有门店的独家经营权。这个操作,或许能更好地推进赛百味在中国市场的本土化进程。


标签: 百味 菜单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