鳊鱼的种类,鳊鱼的种类及图片

牵着乌龟去散步 问答 8 0
鳊鱼的天敌!学会后让您附近的鳊鱼成为稀有品种,专治锅盖鳊鱼!

鳊鱼的必杀饵料,最全的鳊鱼习性分析,最普通的鳊鱼钓法。但是效果却大大不同!呵呵!说起鳊鱼好多钓友们熟悉,有的钓友却只是偶尔碰到!今天我们就详细的说一说我们最常见的几种鳊鱼!为什么要把鳊鱼分的这么细呢!因为我们钓鱼唯一遵循的一个原理就是尊重鱼的习性和生活规律。抛开这个说饵料和钓法,其实都是胡扯!

就好比有一位大师在钓黄辣丁时用的就是蚯蚓,而不是自己饵料厂出的鱼饵。呵呵!这个就是一定要根据鱼的习性来钓鱼。好了,说远了。今天我们主角是鳊鱼!

总有人一看到钓鱼的饵料或者钓法就想到必须是什么新奇的东西,就像烧一道灵符然后用点鸡血这么神奇!然后大杀四方!方圆五公里的鱼都来到你的窝点!看着你自己爆连。别人用崇拜的眼神看着你!

呵呵!醒醒吧!最实用的东西一定是朴实无华的,就好比同样是木头,在我手里就是烧火,在大师手里就是武器一样!

鳊鱼!我国主要分布为九种。下面我们简单的来说一下!具体分布在哪里我们就不说了,主要说一下习性和怎么钓!

为什么一定要先认识鱼,了解鱼的习性呢?因为只有对鱼有一定的了解才能真正的钓好他!就好比我们平时说的野钓要少打窝料,但是有的地区和鱼情就要多打!这个就是对鱼情的分析能力,和对鱼的了解程度!

1、武昌鱼。大名鼎鼎的武昌鱼又称团头鲂!鳊鱼不一定是武昌鱼,但是武昌鱼一定是鳊鱼!武昌鱼是鳊鱼中的一种!

吃食习惯跟草鱼差不多,喜欢吃玉米一类的素饵!偶尔吃点荤的。

喜欢待着水草,或者有障碍物的地方~有一个比较特别的爱好,喜欢香一点的食物!

2、三角鳊

我们菜市场看到的,大部分是三角鳊!

喜欢待在水边的岩石等当中。以藻类和虾、贝壳为主要食物!也喜欢玉米等素饵!

3、长春鳊


南方很少,北方居多!

4、河鳊(也称广东鳊)

吃饵凶猛,唯一可以用路亚钓起来的鳊鱼!

5、乌鳊

长不到,1-2斤左右!灰黑色~很少靠岸,在深水区


6、海南华鳊

跟小杂鱼差不对~

7、四川华鳊

跟小杂鱼差不多~

8、长体鳊

水的中上层,银白色!


9、大眼鳊

长不到,手掌大小!

我们最常见的就是几种鳊鱼!其中以武昌、三角鳊、长春鳊最为常见!其他鱼种只是少数省份有分布!

我们来总结一下主要特点吧!

1、杂食性。喜欢吃小虫子,水草根等、

2、喜欢生活在水的中、上层

3、群居

4、喜欢水草或者树下。

这就为我们找钓位提供了帮助!

1、一定要满足水深要求,一般1.5-3米比较合适、太浅地方鳊鱼不喜欢呆

2.选择水草边和树下。

钓法!

混合钓!

其实我们当地一般还是喜欢用钓鲫鱼的饵料和钓法来顺便钓鳊鱼!这样既能钓鲫鱼还能钓鳊鱼!如果用饵料的话,我们还是推荐两份香,一份腥就可以了!

这个和资源有关系,我们当时只有河里来水的地方才会有大鳊鱼,呵呵!其他时候大部分就是碰!


鳊鱼的种类,鳊鱼的种类及图片-第1张图片-

专业钓鳊鱼!

这个主要就是玉米打窝,玉米钓啦!这个我去别的城市出差时专业的学过!当地分公司知道我喜欢钓鱼,特地请来的当地钓鱼大师教我的!据说是一个渔具店老板,常年野外钓鱼!呵呵!

说一个这个大师告诉我的秘密!不知道你们知道不知道!

打窝可以用什么品牌的嫩玉米和新鲜玉米,主要是这种品牌的玉米味道大!但是钓饵一定要鲜玉米!就是菜市场那种特别嫩的!一掐冒浆液的那种!


以下是这个大师的解释!他把玉米分为沉底的和轻微浮起来的!这个有什么区别呢?就是这个玉米不管是那个厂家的,只要是用药水泡制的比重都比较大!都是快速沉底的。但是新鲜的嫩玉米比重比他们都轻!更适合钓浮,更适合钓翘嘴、鳊鱼!而那些沉底的玉米。比较适合钓草鱼、青鱼等中下层鱼类!

鱼钩!

我们当天去的时候,由于是这个渔具店老板准备的线组和饵料!我发现他没有使用袖钩!于是我就问他,为什么不使用袖钩呢?他说袖钩钩门太窄,鳊鱼嘴小、嘴硬。有可能一下打 *** ,跑鱼!

浮漂!

长目数浮漂!这个我就能理解了!鳊鱼吗?钓浮和接口比较多。主要钓行程吗!

线组!


1.0+0.6.鳊鱼一般都不打,很少碰到那种十几斤的鳊鱼!所以一般鱼线用的号数都不大!

饵料!渔具店老板用的是某大师的嫩玉米,加自己菜市场买的嫩玉米削碎(注意是削碎)、然后混合起来!钓饵则是新鲜玉米(整颗的,但是把玉米下边用剪刀剪掉了!)就是玉米白色的那部分,挨着玉米瓤的那一点剪掉了!

钓法!

这个我们一开始就是准备好渔具后,先打了几勺子玉米后!然后全飞铅钓法!也就是把铅皮推到浮漂下边!这个时候抛杆后马上就打窝勺打玉米。每次十几颗的样子!然后放下打窝勺子就开始用手抽动鱼竿,类似于我们压风线的动作!平均浮漂到底前,要抽三次左右!

经验!


这个就厉害了,我们都是同样的钓法!一会这位渔具店老板就上鱼了!然后过了一会就连着上了几个!于是我就问这个老板为什么你能连起来!他说:“你要注意观察,这个鱼在那个鱼层给的口。在上层给口你就直接钓上层就好了,节省时间。在临底给口,那就直接钓临底就好了!让你全飞铅是为了找鱼,不是说一定要必须这么钓!


我有点不理解呀!于是我去他身后观察了一下!这个老板抛竿后开始打玉米(平均三杆打一次吧)。然后在水的中上层观察鱼口,一旦鱼饵过了中上层马上起杆不等鱼饵钓底!再抛!再钓!就这样一会一个,一会一个!

然后他又说,这个鱼也许一会就下底吃饵了!自己要随时主要变化!看鱼在那个位置吃饵,就主要钓哪个位置~


钓鳊鱼有点类似于我们钓鲢鳙的时候,这个水层好像是通过水温、气温、风向一种再变。一般是临底吃饵的居多!当然这个和密度、水温等等都有原因!所以钓鳊鱼非要有人说钓底或者钓浮不科学!这个要搜索鱼层,要找到鱼。


后来我回到我们当地后,想用这个 *** 再次钓鳊鱼!看看能不能实现鳊鱼自由!哈哈!最终五个新鲜玉米加一袋商品嫩玉米,钓了五、六个鳊鱼和七八个翘嘴(而且不大)!没办法资源的事,谁也解决不了~!

还是那句话,资源才是王道!非要骗你用什么绝对能钓好的,一定是卖鱼饵的!我们这里的资源,估计大师来了也挠头发吧!呵呵!就像您问大师要配方一样,他不会告诉你!因为根本就没有!这个东西是活的,随时再变!~


好了,记得关注小妹!记得点赞、收藏、分享、转发哟!

菜场难觅便宜鳊鱼?养殖户:节前干塘出货多,如今量少身价贵

长江日报-长江网3月7日讯(记者潘璐 通讯员周小平)近日,记者在三镇各大生鲜市场水产区发现,武 *** 更爱的鳊鱼价格涨了不少,上周还是7元左右一斤,本周就快速攀升到了10元一斤。

养殖户在起网鳊鱼。 记者潘璐 摄

7日早上10时左右,记者来到汉阳七里庙的生鲜市场,此时水产区卖鳊鱼的摊位就不多了,价格10元一斤,不还价。摊主告诉记者,相比其他鱼品种,鳊鱼不算好卖,这几天批发市场上货不多,进货价格涨得厉害。

新洲仓埠福临村水产养殖大户吴文清介绍,合作社养殖水面1500余亩,主要养殖“四大家鱼”。这几年,鳊鱼越来越不好养殖,不是技术不过关,而是鳊鱼很难适应市场,个头太小没人买,个头太大也没人买。合作社的鳊鱼早在春节前就全部收网,低价出货了。

养殖户说不大不小的鳊鱼才好卖。 记者潘璐 摄

“今年鳊鱼只养了10亩。”蔡甸桐湖水产养殖大户熊秋红介绍说,她家的400亩水面主要以养殖鳜鱼为主,鳊鱼养殖周期比较长,要花七八个月时间才能上市。再加上最近气温较低,养殖成本增加,鳊鱼上市量少、价格高。

武汉现代农业教育中心专家分析,武汉淡水鱼市场春季都存在量少价高的问题。因为春节前大批养殖户干塘出货,之后就是常规淡季,预计鳊鱼价高位运行会持续比较长的时间。

【编辑:丁翾】

【来源:长江日报-长江网】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手竿怎么钓翘嘴鳊鱼?掌握好这几个 *** ,四季皆可作钓

前言提要!

钓鱼是一门很复杂的课程,钓鱼也是一种很好玩的娱乐项目。不过钓鱼的种类分布繁杂,路亚,海钓,台钓,矶钓!不过随着越来越深入,很多钓法也渐渐的可以互通使用了。就比如,路亚高手,可以钓除开凶猛系之外的很多鱼种了,而台钓也渐渐的适应起了路亚鱼种的钓法!而今天我们就讲讲,台钓手感钓中上层鱼种的其中一二!

中上层的热门鱼种,有哪些呢?

作为淡水里鱼种,分布广泛的有很多很多,这里我就列举其中几个比较有名的吧。翘嘴,马口,鳊鱼,淡水鲈鱼,桂鱼等等,而这些鱼种是很多钓鱼人所热衷作钓的鱼种,那么今天我们就聊聊手竿翘嘴鳊鱼钓法!

首先翘嘴!这里我们得先了解翘嘴习性!

翘嘴鱼!属中上层大型淡水鱼种,凶猛系,脾气暴躁,喜跳跃。主要食物来源,水中小鱼小虾,甚至小型螃蟹,也食鲜嫩植物。生存水域不分大小,耐低氧,摄食水温在3~36°C。


翘嘴手竿钓法!

作为钓鱼种类繁杂的钓法里,台钓手竿也越来越使用广泛,而台钓手竿针对鱼种可越来越多样化。

今天我们就聊聊台钓手竿的翘嘴作钓!

根据不同水域,手竿钓翘嘴钓层选择也相应在出现变化,如水库较深,这时针对钓层也多为搜索为主,就比如在钓点6-7米水深,我们这时就可根据翘嘴的习性去多点寻找,这个时候应结合天气状况,来从哪个水层开始钓起。

  • 如天热,我们可从上往下搜索,先浅再深!
  • 如天冷,我们就可从下往上搜,先深到浅!

手竿钓翘嘴的,浮漂选择,鱼竿选择,线组搭配!

  • 手竿作钓过程中,对于作钓翘嘴,我们多为浮钓为主,也就是悬锥式钓法,浮漂选择多为3到4克!调漂 *** 以带饵调2到3目作钓

至于鱼竿选择,因为钓嘴属凶猛系鱼种,劲大,爱窜,所以在竿子选择中,尽量以28调以上的偏回鱼快的硬类鱼竿为主,鱼竿尺寸尽量使用6.3以上的长度。因为翘嘴在中鱼上拉过程中会出现疯狂洗腮动作,软调性不适合控鱼。

  • 至于线组搭配上,如果作钓水域翘嘴个体普遍在2到3斤左右,那么线组选择上使用5+3就基本差不多了,而子线长度尽量选择做到1米总长钩距控制在20公分左右,这样更容易在小勺补窝诱鱼过程中,出现玉米下沉过程中,翘嘴追食时出现截口,也方便搜索水沉用。

因为翘嘴的嘴巴较大,所以鱼钩选择尽量使用筏钓钩,这种宽门短柄钩型,这种钩型不容易挡口,也方便起竿刺鱼。

手竿翘嘴的窝饵选择!

当然,钓鱼不打窝,钓的也不多。所以虽然浮钓翘嘴,但是底窝还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在作钓翘嘴的窝料选择是。

新鲜玉米,这个玉米尽量选择鲜嫩多汁,如果不好买,也可以在菜场购买速冻玉米粒。窝饵做法:新鲜玉米10斤,虾粉5袋。然后放入盆里搅拌均匀!

其实很多人会问,钓翘嘴本身属于诱钓,为什么要放入虾粉?

其实这个问题很好回答,我们都知道翘嘴喜欢捕食小鱼小虾,而虾粉的作用就是诱小鱼所用,我们在打窝过程中,混合在玉米表层的虾粉在水中起到雾化作用,而虾粉的腥就是用来诱小鱼的作用。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等于利用了这些特性,利用作钓水域中小鱼成群,诱惑翘嘴来追,把这种天然资源利用了上去,这样更容易钓获翘嘴。

翘嘴的饵料选择上,因为翘嘴属于凶猛系鱼种,猎食欲望强,对活体饵特别有吸引力,所以除开了,鲜玉米挂钩,我们也可以适用,泥鳅,活虾,小鱼,以及腥味颗粒。


挂饵方式,挂钩玉米粒尽量使用带蒂的,而活体类的饵,挂钩方式上就相对要讲究一点,在挂法上要将钩从活体背部穿过,这样的挂法,更容易保证饵的活性,也能让饵在水下动作明显,从而起到极大的诱惑性,激发翘嘴的摄食欲望!

翘嘴中鱼的漂相到底如何分辨?

很多人都会问这个问题,有些人会说翘嘴吃口和我们平时钓白条有点类似。其实这个不能一概而论,但是在我自己平时作钓过程中,很多的翘嘴中鱼吃口,都是顿口黑漂。但是也有很多顿口顶漂的情况,所以如何分辨这个问题上。我们作为钓鱼人,应该都能明白,鱼在吃钩中鱼时,最有效的提竿刺鱼过程就是出现在有利的浮漂下顿动作上,凡是出现这种漂相,及时的扬竿,那么中鱼的几率都会更大化体现出来的!!


而在手竿鳊鱼的做法上该如何选择?

其实手竿鳊鱼的钓法,很多步骤都是可和翘嘴钓法上同步的。只是鳊鱼相对于翘嘴应该更方便钓。

鳊鱼:又称。长身鳊、鳊花、油鳊、槎头鳊、缩项鳊。为草食性鱼类,鱼种及成鱼以苦草、轮叶黑藻、眼子菜等水生维管束植物为主要食料,还能摄食部分湖底植物碎屑和少量浮游动物。鳊鱼平时栖息于底质为淤泥、并长有沉水植物的敞水区的中、下层中,冬季喜在深水处越冬。它生活于江河、湖泊中。平时栖于水的中下层。比较适于静水性生活。随着水温的上升,鳊鱼普遍出现上浮水层。

在了解过鳊鱼的初步习性后,那么在作钓过程中,我们就可以相对的针对以下了。同翘嘴有些类似,在作钓鳊鱼的过程中,根据气温的选择,作钓鳊鱼也可以选择诱鱼浮钓。因为在打窝的过程中,玉米的下落动作也很容易出现鳊鱼上来抢食的情况。

鳊鱼作钓的竿线浮漂调法!

在针对边鱼的作钓上,我们的鱼竿选择其实也可以和钓翘嘴使用的类型一致。因为鳊鱼的体型宽扁,在中鱼后,它的摆动幅度较大,所以造成的水流冲击也相对偏大。而鱼竿选择使用28调性的偏硬杆子,尺寸选择在5.4以上的鱼竿!能更容易起到中鱼迅速拉起,而鳊鱼只要出水,那么它的劲力就会降到更低了,所以我们也能快速使用抄网将其捞上岸。

线组搭配上如果作钓水域鳊鱼个体在1到2斤为主。那么线组搭配使用3+1.5即可,浮漂 *** 上,同样使用带饵调个2到3目就行了。而鳊鱼的吃口往往都是顿口上顶,只要出现这种漂相,扬竿刺鱼基本也就稳妥了。

作钓翘嘴鳊鱼的时间,季节选择到底什么时候适合?

更佳的翘嘴鳊鱼作钓时间季节上,这个应该就是夏秋两季了。夏季的高温季节,这个季节的水温气温较高,也是这两种鱼最容易出现上浮的时候,而我们浮钓选择所需要的正是翘嘴鳊鱼上浮的时候。而秋季的高发中鱼,其实也是根据动物的普遍特性,入冬前的能量补充,而这个时候也是鱼类大量摄食的季节,所以在我们打窝下料时,所打入的窝子存在大量食物,诱发鱼群前来觅食。所以这两个季节也成了作钓的更佳时机。

其实,春冬两季也不能说无法作钓翘嘴鳊鱼。凡是无绝对,钓鱼也是如此。不同于春季鱼类从冬眠状态慢慢解除,冬季只要选择好天气,温度。作钓翘嘴鳊鱼同样也能有所收获。而这个季节里出发作钓尽量选择在天气晴朗,阳光普照的时候,因为阳光照射,水温也容易起来,翘嘴鳊鱼也会出来活动。所以这个时候作钓,也是可以有很大几率中鱼的!

我也有过在冬天钓获鳊鱼翘嘴的经历,不过作钓水域的翘嘴鳊鱼密度相对还是较高,同样的自然水域不是鱼塘,那几天的白天气温都在8到9度,使用同样的钓法,也钓获几尾鳊鱼翘嘴。所以,不管是何时的季节,只要找对方向,充足的准备中鱼也只是多少的问题了!

以上就是我对于野钓翘嘴鳊鱼的理解,也希望我的理解能对钓友们作钓有所帮助,钓鱼都是在不断摸索,只有在越多的了解过后,才能在作钓过程中及时改变针对,这样才能更好的钓好鱼,才能让你钓的更加快乐!

文章最后:

钓无定律,钓在学习,希望钓友们能更多的分享钓法钓技。多多参与互动留言,探讨,也能让更多的人能够学习到更多的钓鱼知识!喜欢我的点赞关注!也希望钓友们出门作钓鱼获满满,最后还是老话题!爱护作钓环境,随手带走钓场垃圾!谢谢大家的阅读!!!!

池塘中浮游动物的种类以及对鱼类的不同影响

深知养殖从业不易,共谋水产行业繁荣。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不标题党。用养殖人的语境,让你在短时间内享用一份精品!

水中的浮游动物由轮虫类、枝角类、桡足类和原生动物组成。它们的大小依次分别为:小于02毫米,0.2-0.6毫米,0.3-3毫米和5-5毫米。浮游动物同浮游植物一样都是鱼类不可缺少的天然活饵料。其中鳙鱼终生都滤食浮游动物。轮虫类和原生动物是草鱼、鲢鱼、鳙鱼、鲤鱼、鲫鱼、鳊鱼和团头鲂等多种鱼类的鱼苗天然开 *** 饵料

一、鱼池中的浮游动物主要种类

浮游动物是一类经常在水中浮游,本身不能制造有机物的异养型无脊椎动物和脊索动物幼体的总称,在水中营浮游性生活的动物类群。它们或者完全没有游泳能力,或者游泳能力微弱,不能作远距离的移动,也不足以抵拒水的流动力。

(桡足类)

浮游动物是经济水产动物,也是中上层水域中鱼类和其他经济动物的重要饵料,对渔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很多种浮游动物的分布与气候有关,因此,也可用作暖流、寒流的指示动物。许多种浮游动物是鱼、贝类的重要饵料来源,有的种类如毛虾、海蜇可作为人的食物

此外,还有不少种类可作为水污染的指示生物。如在富营养化水体中,裸腹溞、剑水蚤、臂尾轮虫等种类一般形式优势种群。有些种类,如梨形四膜虫、大型溞等在毒性毒理试验中用来作为实验动物

1、轮虫类

(轮虫类: 鞍甲轮虫)

轮虫类体长0.2-0.6mm,世代时间1.25-7天。种类和现存量都较多,是下塘鱼苗的更佳适口食物

我国鱼池中的主要各类有:萼花臂尾轮虫、角突臂尾轮虫、壶状臂尾轮虫、晶囊轮虫、疣毛轮虫、裂足轮虫、三肢轮虫、针簇多肢轮虫、泡轮虫和龟甲轮虫等。

2、枝角类

(枝角类: 裸腹溞)

枝角类,又简称"溞类",水溞(水蚤),俗称红虫,属无脊椎动物,甲壳纲,鳃足亚纲,枝角目。

身体短小,一般体长0.3-3mm,视具体种类而定,如大型溞可达到4.2mm左右,长圆形,分为头部和躯部,侧扁体节不明显。除头部 *** 外,身体其余部分包被于透明的介形壳瓣内。头部有2对明显的触角,第1对触角较小,第2对特别发达,可分为内枝和外枝,能在水中划动,为运动器官。胸肢4~6对,摆动时可产生水流, 上有长刚毛,可将食物过滤后送入口中

枝角类世代时间5.5-24天,种类不多但现存量常常很大,是鱼苗培育中后期的主要食物

我国鱼池中的主要种类为:隆线溞、大型溞、裸腹溞和秀体溞等。

枝角类以休眠卵越冬,到春夏之后才出现较多成体,但世代较短,滤食能力强,迅速取代桡足类或轮虫占优势。

3、桡足类

桡足类,隶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桡足亚纲。为小型甲壳动物,一般体长0.5-5mm,营浮游与寄生生活,分布于海洋、淡水或半咸水中。

桡足类活动迅速、世代周期相对较长,在水产养殖上的饵料意义不如轮虫和枝角类。体纵长且分节,体节数不超过11节,头部1节、胸部5节、腹部5节。头部有一眼点、两对触角、三对口器。胸部具5对胸足,前四对构造相同,双肢型,第五对常退化,两性有异。腹部无附肢,末端具一对尾叉,其后具数根羽状刚毛。雌性腹部常带卵囊。变态发育。即有无节幼体和桡足幼体

桡足类世代周期7-32天。其无节幼体是鱼苗初期的主要食物

我国鱼池中的主要各类有:大型中镖水蚤、右突新镖水蚤、近邻剑水蚤、广布中剑水蚤和台湾温剑水蚤等。

桡足类在鱼池中是全年存在的,冬季在冰下越冬,春季首先在浮游动物中占优势。

4、原生动物

(原生动物: 纤毛虫)

原生动物,单细胞微型种类(<0.2mm),其世代时间不到一天,种类多而现存量通常不大。

我国养鱼池中以纤毛虫为主,主要种类有:筒壳虫、弹跳虫、侠盗虫、喇叭虫和钟形虫等。

原生动物和轮虫的世代时间更短,繁殖更快,其种群数量通常随着营养条件的变化而波动。

二、鱼池中浮游动物的发生

1、池塘清塘注水后浮游动物种群的发展规律

纤毛虫和滤食性轮虫——肉食性轮虫——小型轮虫——大型轮虫——桡足类顺序占优势。

2、井水或泉水是几乎没有浮游动物的水源

在这类水体中,首先出现的优势种通常是从池底休眠卵萌发的臂尾轮虫,几天后出现晶囊轮虫,再是裸腹溞和溞的高峰。随着鱼苗的生长,枝角类几乎被食尽,最后仅剩下桡足类和少数轮虫。

这样的鱼池优势种通常突出,生物量绝大部分集中于臂尾轮虫、裸腹溞和溞属的种类。

3、水源是水库、湖泊或其他已形成浮游动物群落的水

在这类水体中,池中的浮游动物种数较多,与臂尾轮虫、晶囊轮虫同时出现的还有桡足类的无节幼体、疣毛轮虫、巨腕轮虫、三肢轮虫、龟甲轮虫和多肢轮虫等,在枝角类中还有较多的象鼻溞、秀体溞和船卵溞等。

三、浮游动物对鱼类的不同影响

在养鱼条件下,鱼类摄食对浮游动物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如在鱼苗池中生长后期常常把枝角类食光。但在食用鱼池中鱼类的摄食一般只改变浮游生物的组成,常因成鱼吃大不吃小之故,大鱼选食大型种类而使小型种类易于占优势,但对浮游动物总量影响不大,但在鱼的密度增大时,象鼻溞、网纹溞之类小型枝角类的比重则增大,大型的溞属种类变小。

我国高产池浮游动物生物量大多数在10-20mg/L,组成上轮虫占绝对优势,原生动物次之,枝角类和桡足类均微不足道

(车轮虫)

然而,在浮游动物中的原生动物中,有部分原生动物种类寄生在鱼体和鳃上会引起鱼病的发生,如车轮虫病、斜管虫病、鳃隐鞭虫病、复口吸虫病、中华鱼蚤病、锚头蚤病等。

如果浮游动物的量过大形成绝对优势,大量吃食浮游植物,会使水质变瘦,并大量消耗水中溶氧,造成鱼类浮头或严重浮头,甚至泛塘。它们与鱼类苗、种争氧气、争饵料,使鱼类苗、种生长慢、成活率低,甚至“全军覆没”。如果枝角类和桡足类等大型浮游动物随水流进入孵化器内,还会危害鱼类卵、苗,降低孵化率。

由于浮游动物适温多在18℃-28℃之间,往往春末夏初数量明显增长,易于形成优势,其次是秋季数量较多;而夏季高温,不适合浮游动物生长、繁殖,生物量相对较少。

鱼类孵化用水须排除大型浮游动物,可用60-65日乙纶胶丝布窗拦截过滤。浮游动物在池塘中形成优势,可用杀虫剂杀灭,或增加鳙鱼放养量等。

(轮虫)

在池塘里池水如果由于轮虫等浮游动物过多时,一般情况下首先出现浮头死亡的是白鲢。若池水缺氧,而池水中轮虫等浮游动物的数量比较正常时,因缺氧致死数量最多的鱼多是鲤鱼。这与池水中不同的浮游动物数量有关。通常池水里浮游动物有剑水蚤、松藻虫、轮虫、纤毛虫等。

(水蚤)

剑水蚤的幼体比较小,在池水的数量不是特别多时,白天不容易发现到它们。可是当它们的数量达到一定的量时,对池水中的溶解氧影响很大。

我们可以利用它们的趋光性,在晚上用灯光贴近水面照射池水,只需要10分钟左右时间,剑水蚤就会逐渐聚集成团状松藻虫同样具有着趋光性。如果剑水蚤的数量继续增加,清晨我们在池塘水边就可看到一缕缕的剑水蚤,它们会争夺池水中的氧气,鱼可能会因水中缺氧,新陈代谢减慢而食欲不振或浮头。

还有一种少有和不易被人关注的奇异现象:有时水中缺氧时,开启增氧机后会出现白鲢不在增氧机附近,偏偏到池塘四周浮游去吸氧,嘴巴一张一合的像在喝水,下颌拉得很长。这是一种池水浮游动物特别过多的奇异现象:虽然池水中缺氧,鱼却不愿意在增氧机附近吸氧。

有人认为:因为池水中缺氧 ,轮虫等浮游动物也到了增氧机附近吸取氧,它们虽然不是寄生性的虫,但是鱼用鳃呼吸时,会把它们带到鳃里,鱼会感觉不舒服,到了难以忍受的地步,继而游开

至于为什么首先是白鲢游走,随后才是其它的鱼,有人认为是,各种鱼的鱼鳃的结构不同而致

四、过多的浮游动物的处理

池水中如果有了过多的浮游动物应需适当灭杀,用什么药物来杀灭值得探讨。追溯历史,最初鱼池杀灭浮游动物和虫类时,首选是有机磷类的杀虫剂;随后又普遍使用成本低于有机磷类的菊酯类药物。但由于游动物和虫类产生了抗药性,这两种药物成分杀虫的效果越来越差,近几年改用阿维菌素伊维菌素的杀虫剂。

但是,无论什么杀虫药,杀灭轮虫与纤毛虫的难度大于杀灭剑水蚤的难度。

(桡足类)

使用阿维菌素灭杀浮游动物和虫类时,虽然安全度很高,但单一的阿维菌素成分是不易杀死水中浮游动物和虫类的,一些药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用阿维菌素与高浓度的菊酯类药物复配,杀灭剑水蚤和水蜘蛛等浮游动物的效果非常好,但是对幼苗的危害很大,因为幼苗生命力脆弱。

有的药厂用阿维菌素与中药成分复方,杀灭剑水蚤与水蜘蛛等浮游动物的效果也非常好,对幼苗的安全度也大大提高。

目前用于杀灭池水中的轮虫与纤毛虫,代森类药物是杀灭效果更好最快的,代森类的药物包括有代森铵与代森锰鋅。近几年也有采用吡虫啉与 *** 铜、戊二醛复配后,对池水中的轮虫,也有良好的杀灭作用,同时对寄生在鱼鳃上的小车轮虫属,也有较好的杀灭作用。

五、浮游动物对于水产养殖的益处

就如任何一个事物都具有优点但同时也具有缺点一样,有优势也必有劣势,有弱点也必有优点,我们要辨证的看问题,不能光从浮游动物的缺点来看问题而忽视它的益处,未免有失偏颇。

有实验表明,保障鲢鱼苗良好生长的轮虫更低生物量为3毫克/升,最适为20-30毫克/升,鲤鱼苗最适为50-100毫克/升。枝角类和桡足类大型浮游动物还是草鱼、鲤鱼、鲫鱼、鳊鱼和团头鲂等多种摄食性鱼类小规格鱼种(2-5厘米)喜食的天然活饵料。

根据浮游动物对鱼类和水环境的影响及其生活规律,进行人工利用与调节。如春季适时通过施用绿肥和粪肥培植原生动物和轮虫,4-5天后形成轮虫高峰,鱼苗适时下塘培育;7-10天后枝角类和桡足类大量出现,夏花适时下塘,进行鱼种培育等。

在实际的水产养殖过程中,还有常会出现的两个现象:蓝藻暴发花鲢生长不好,出现这种现象究竟原因何在?是为什么?

其实,除了水质变(恶)化的因素外,还可能是下列因素促成的也未偿不能:

蓝藻暴发其实是蓝藻成了优势种群,从这个角度出发(暂时排除水质变化因素),蓝藻成了优势种群是因缺少了一定比例及数量的浮游动物或白鲢来消耗吃掉它,因而造就了蓝藻一霸天下。

说通俗点,就是白鲢混养少了,或者浮游动物的比例微不足道,再说白一点,从这个观点出发,蓝藻暴发其实是"生态失衡"而促成的

众人皆知,花鲢的食性是以滤食浮游动物为主,其生长不好也大多是水中浮游动物饵料严重欠缺不足以维持其正常生命机能所需营养物质而造成的,也就是说花鲢的天然饵料不足,浮游动物少了才会如此。

在水体微生物的构成中,浮游动物本来所占比例就很小,浮游植物的比例大得多,所以,花白鲢在同一塘 *** 生时,一般都是白鲢的投放量比花鲢大但且生长速度还比花鲢好得多,原因就在于浮游动物所占比例小之故,因此,如果一味的强调和重视浮游动物的耗氧及夺料等缺点而灭之,恐会人为的促成"生态失衡"的现象发生。

在浮游动物中,特别是轮虫与剑水蚤本身就是鱼儿最喜食的天然饵料,因此,我们要充分运用科学的、合理的手段来促成塘中的浮游动物浮游植物两者所占成份尽量相适应,提高和促成浮游动物变现鱼产量来增产增收。

水产实践人士,共谋渔业繁荣!敬请关注我的头条号@渔人刘文俊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西南渔业网和养鱼之一线公众号本文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有不同见解或者内容补充请私信或留言或评论分享#浮游生物##水产养殖##水产##鱼##育苗#

下面这些小杂鱼很费酒,钓到过吗,其中您能认识几种?

其实在野钓资源这么匮乏的大环境下,大鱼太难守了,多年前我就已经退而求其次。选择垂钓一些口比较多,连杆不断的小鱼,后来逐渐上了瘾,短杆细线钓个几百条,回到家丢给家里那口子处理,完了热油一炸,嘎嘣脆,海鲜味。比大鱼别有风味一番,除了有点费油,真是没别的缺点。之一个说说蓝刀。下图为蓝刀。

先说说湖库江钓大家最烦也最无奈的鱼:蓝刀。

蓝刀呢,其实就是南方的餐条,身白色,略扁,黑灰背。钓大鱼的时候蓝刀肯定是比较烦人的,但是钓不到大鱼的时候,刷蓝刀也很过瘾的。下图为蓝刀

虽然我相信很多人都分得清,但是我已经见过很多人把小翘嘴当成蓝刀,虽然说小时候的翘嘴真的有点像蓝刀,但是小翘嘴的鳞片要细,且全身雪白,最明显的就是它的嘴巴往上翘了 下图为小翘嘴

再来说一个我最喜欢吃的小型鱼,而且这个鱼可遇不可求,没有固定菜地的,今天有,明天同样的位置可能就没有这个鱼了。而且钓一次真的能钓几百条。这个鱼和沙沟很多人都是混为一谈,其实不是的,它和沙沟不一样的,它的名字我们叫实心竹,实心仔,学名叫银鮈。实心和沙沟还是一眼就能看出来区别的,实心白白净净,晶莹剔透。嘴巴没有沙沟那么长。

再来就是说说沙沟了,沙沟和实心竹真的一眼看过去就知道和实心不是一个鱼,嘴巴长长,鳞片又不一样,为什么那么多人分不清呢?而它和蓝刀的区别也是很大的,蓝刀为扁。它为团筒型。下图长条体型,眼睛大大的为沙沟。

另外说一下呢这个沙沟其实也是分很多种的,比较常见的就是白沙沟,还有花沙沟,白沙沟顾名思义,不带纹身的。花沙沟身上花花绿绿一大片。下图为花沙沟。

再来说一种路亚微物对象鱼,马口鱼,大嘴鱼。马口知道的人一眼就能看出来是马口,不知道的人呢就看看下图吧,可识别性真的很大,看一遍。认了名字就知道这个叫做马口鱼。马口一般只生活在沙石地,各种水库的浅滩,小溪小河才能找到它,鱼塘里是基本没有的。

隔了一个马口,再来说说一种眼睛也很大的鱼,我们叫大眼姑,大眼鲮。学名应该叫做大眼鳊。这只鱼现在很少见了,不大,二三指到二三两大小。因为对水质要求很高,而且离水不久必死无疑。已经趋向于灭绝了,属于默默无闻,又没有什么经济价值,快灭绝了也不会像芝麻剑一样被保护的。

再来呢说说苦扁,鳑鲏。这个观赏鱼,我猜钓鱼的不钓鱼的都知道了。话不多说,上图。

鳑鲏说完了说一下一般有鳑鲏的地方就有的黄肚鱼,黄肚仔,学名小花二须鲃,这个鱼小时候邕江边水草里随便一捞都一大堆,永远长不大。就是拇指大小。现在基本上很少见了,在我眼里和实心一样好吃,但是现在太少了,很难钓得到,我朋友水族箱里还有几只,等了很久也不见死。油都炒菜完了也不得吃。唉。

再来说说虾虎鱼,趴地虎,别看他小,但是现在卖到4.50块一斤。比经常能钓到的鱼都贵多了。长得很像海水石斑,但是长不大。虾虎其实也有两种,百度说就是叫大虾虎鱼,小虾虎鱼。那我们也就这样分了,大的就是大虾虎鱼,小的反之。

再接下来,介绍一种比较厉害的鱼。鲈鱼。叫攀鲈,这个鱼厉害在哪里呢?离开水可以爬行一两公里寻找水源栖息,发展。或者发大水的时候爬上几十米高的山上都是正常行为。平时比较少见,鱼鳃锋利,割人没商量。我没吃过,我吃过它的朋友叫他硬头鱼,因为头真的很硬。

攀鲈之后说一下它亲戚,菩萨鱼,中华斗鱼。南方的朋友应该都认识。其实中华斗鱼五块钱一条真的贵了,我有一次钓得我都想吐了它还是前赴后继的吃我的饵,那次不懂丢了多少五块钱回水里。

收尾来说说泥鳅的近亲,沙鳅,沙鳅和泥鳅差不多大小,但是现在还没有人工养殖,身上有花纹,嘴尖,而且胆小,基本上很难见到,都是船家放鱼笼所得的多。

这些只是比较常见的小杂鱼,还有不常见的油鲶,发大水的时候才在地下河冒出来,一大堆。老鼠鱼,嘴巴像吸盘一样的等等等,写得有点懒了,不写了。睡觉。

柳叶鯿,常被错认为武昌鱼,从3个角度谈钓鳊鱼更佳 ***

鳊鱼是我国特有鱼种,种类并不太多,一般常见的多为武昌鱼,学名叫做团头鲂,北方很多水域内多为这一类。而南方除了武昌鱼外,在江河湖泊中普遍还有一种小体型鳊鱼,俗名柳叶鯿,通过名字就可知其体型样貌,因为它的肉质嫩滑,味道鲜美程度超过武昌鱼,更受南方钓友的喜爱,本文就详细和大家分享垂钓柳叶鯿的一些心得,想钓好柳叶鯿,要先看以下几个关键点:

  • 钓江鳊的主要季节和钓点选择
  • 水层不同个体大小不同
  • 钓法的差异造成渔获不同

鳊鱼平时栖息于底质为淤泥、并长有沉水植物的的中、下层,冬季喜在深水处越冬。它广泛分布在江河、湖泊里,比较适于静水性生活(这一点我并不太认同)。鳊鱼体高,侧扁,全体呈菱形,头和嘴较小,头后背部急剧隆起。柳叶鯿和武昌鱼相比较体型要小,更细长一些,像柳叶一样。为草食性鱼类,鱼种及成鱼以苦草、轮叶黑藻、眼子菜等水生维管束植物为主要食料,还能摄食部分湖底植物碎屑和少量浮游动物,因此食性范围较广。

该图并不是柳叶鯿,请注意区分

通过上面对鳊鱼的介绍,我们可以分析到一些关于钓鱼方面的线索。从食性上来看属于草食性,但我觉得更偏向杂食,几乎没有它不吃的饵料;从水层的分布上看中下层时居多,而口小意味着钓鳊鱼时鱼钩的选择要适合,否则很容易造成挡口现象,通过这些线索我们就可以有针对性的去垂钓它了。在最后说一个小知识,武昌鱼的产地并不是现在的武昌,而是鄂州,古称樊口鳊鱼。而团头鲂也有人质疑,认为不是单指武昌鱼,而是武昌鱼、长春鳊、三角鳊的统称。

此鱼也不是柳叶鯿,但产自鳊鱼发源地鄂州,是鳊鱼三姐妹之一

钓江鳊的主要季节和钓点选择

在湖北和以南地区理论上一年四季都可以钓到柳叶鯿,但从鱼口旺盛的角度来看,每年4月份到11月份是觅食的旺盛期。柳叶鯿非常贪食,而且喜欢成群结队的游动觅食,并不局限于草食,几乎常见的饵料都可以钓到它,因此饵料相对并不太重要。虽然柳叶鯿喜暖,但开口时间也多集中在早晚,尤其夏天时白天温度太高,柳叶鯿也会到深水中躲避,因此要把握好垂钓时机。

钓点上我不认为在静水中好钓,反而觉得有一点水流才更容易钓获柳叶鯿,长江中静水的地方很少,包括很多入江的河流,多少都会有一些走流,在武汉的新河入江口附近,这个位置走水通常很严重,但每年都会出现大量不同品种的鳊鱼,大的有2、3斤重,而柳叶鯿也多在半斤以上。因此我觉得钓柳叶鯿更好找有一点水流的地方。

水层不同个体大小不同

柳叶鯿属于中下层鱼种,其实在现实中不同水层都有它的身影,可以说在哪一个水层都可以钓到它,但大小上还是有区别的,如果不考虑大小的话,速钓柳叶鯿可以选择钓浮,甚至都不需要找底,直接钓6、70公分水深即可,在武汉有很多钓友喜欢这种钓法,除了柳叶鯿外,翘嘴和青梢同样都可以钓到。

如果是想针对大体型的柳叶鯿更好是钓行程或者钓底,但相对来说鱼口就要慢一些,数量上不如钓浮来的快,但个头肯定要大一些,例如我在黄冈的巴河钓鱼时,朋友直接钓浮,1、2两的柳叶鯿连杆,而我坚持钓底,数量上我差朋友很多,但钓获的柳叶鯿都是半斤以上的,更大的一条有1斤多,这么大的柳叶鯿已经很不容易了。因此可根据每个人的不同喜好来确定水层,如果想过漂瘾就钓浮,想钓大个体的鳊鱼就钓底。

钓法的差异造成渔获不同

因为柳叶鯿贪食,大多数钓法都可以钓获它,武汉这边使用传统钓的钓友比较多,但从广谱性上来看,全国钓友中使用台钓的方式更多一些,因此主要是谈一谈台钓的方式来垂钓柳叶鯿,台钓看似都是悬坠钓,但钓法上,针对柳叶鯿还是有所不同的,别的地区我不太清楚,武汉这边有一种钓法还是不错的,很有借鉴性。那就是大钩距双水层钓法。

简单来说就是长子线,但是上钩距离较短,只有20公分左右,下钩子线较长,两个鱼钩之间的间距可以打到40公分以上,这种钓法源于钓草鱼,后来发现对所有容易变换水层的鱼都有效,因此广泛被应用于钓鳊鱼,翘嘴,草鱼。在钓法上没有太大的区别,就是拉大了钩距,在水底保证一个钓底一钩钓浮,同时钓2个水层。这样对水层变化比较剧烈的鱼种是非常有效率的。

如果觉得这种大钩距钓法不太好抛竿,那么选择一个行程漂也是很有必要的,鳊鱼总体来说更喜欢离底或者起浮,行程漂配合飞铅钓法,让鱼饵更多的处在下落的过程,更容易被鳊鱼截获。所以在北方多用这种钓法,渔获也不错。

关于最后的总结归纳

综上所述,柳叶鯿其实非常好钓,首先它根本不挑食,其次数量众多,在针对钓柳叶鯿时,只要注意钓点和钓法,收获绝对有所保障,唯一要注意的是,线组和鱼钩要尽量偏小,鳊鱼挣扎的力气并不大,如果经常钓鳊鱼的钓友从中钩就能感觉到,它和鲫鱼鲤鱼不同,给人的感觉就是钓到了一个塑料袋,优点重但挣扎力度不大。因此,钓好鳊鱼注重的是钓法和钓点,饵料就那样吧。

希望本文能够给您带来帮助,如果觉得不错就点个关注吧,随时分享有趣的钓鱼小技巧,我是钓鱼人乌兰,一个纯粹的钓鱼人。

路亚最常见几种鲌类的区别,钓友能分清吗?

主要分布鲌类有几种有些钓友们经常搞混,正好今天闲的没事干就来帮大家分类下吧

最常见的是红鳍鲌(不是蒙古红鲌)也是这几种体型最小的经常有人会和青稍搞混区别后面会讲,特征就是臀鳍会呈现橘色这个和蒙古红鲌不同蒙古红鲌是不止有臀鳍发色还有尾鳍也会并且是红色不同于红鳍鲌的橘色一般

体型第二小的是青稍红鲌和红鳍鲌的区别在于体型可以更大些背更弓,但青稍的臀鳍不会有红色或橘色。

再是蒙古红鲌也就是大家常说的红猪,红尾,是体型第二大的鲌类,特征不用我讲了大家都清楚

更大的是翘嘴红鲌也就是大家所说的米翘就是长到米级之后的翘嘴红鲌。简称翘嘴是各大钓友最喜欢钓的鱼之一

还有一种特殊的鳊鱼和翘嘴的杂交品种一般腐败塘比较常见,特征是主要长宽度不长长度,类似鳊鱼的身子但是有翘嘴的习性和翘嘴的更大特征嘴巴上翘,学名中华白鱼,这种也可以长的比蒙古红鲌大,但更大个体还是没翘嘴红鲌大

这些是我结合自己钓鱼的经验(本人对鱼的种类细节比较敏感喜欢了解鱼类知识)再结合资料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有哪里讲的不够全面欢迎补充(红鳍鲌的一二两张不是我的图蒙古红鲌的图也不是我的毕竟资源有限,如果冒犯到图片的作者了在这里先说声不好意思。文章是自己的没有抄袭模仿)

春季野钓鳊鱼,用这2种 *** 钓离底,效果好的出奇

春季随着气温回升,鱼情是逐渐转好的。不过鱼的种类不同,开口也会有早晚之分。更先恢复进食的是鲫鱼,因为鲫鱼是淡水鱼中极为耐寒的一种鱼类。随着水温累积到一定程度,鲤鱼、鳊鱼这些也相对耐寒的鱼类逐渐恢复进食。春季还有另外一个特点,水面大小不同升温有快慢之分,鱼情更先变好的是小水面,之后才是大水面,最后才是海拔较高的高山水库。所以春季钓鱼,一定要注意其中的鱼情变化规律,因为不管钓什么鱼,都是鱼刚恢复进食时才是更好钓的。

一、鳊鱼的习性特点

鳊鱼有3个比较经典的特性,一是比较馋,对食物完全不挑剔。鳊鱼还有草鳊的俗称,进食习惯可以说是草鱼和鲫鱼的综合体。所以如果水中有鳊鱼,更先上钩的“正经鱼”往往都会是鳊鱼。通常来说,过了春分之后鳊鱼就逐渐开口了,这个阶段也是鳊鱼比较好钓的时候。二是鳊鱼跟鲫鱼类似,也是成群进食的一种鱼类,所以如果有鳊鱼上钩,往往能够连竿上几条。所以在钓鳊鱼时一定要注意,如果已经钓到鳊鱼,可以适当搓大饵抽窝,提升下聚鱼效果,让鱼群尽量长时间的留在窝点中。

三是鳊鱼的体型比较特殊,宽而且窄,并且嘴巴微微上翘,从嘴巴的朝向来说,鳊鱼属于典型的中上层鱼类。因为体型比较宽的缘故,再加上嘴巴微微上翘,导致鳊鱼在进食底层食物时异常困难,需要“倒立”才能正常进食。所以钓鳊鱼的要点不是钓底,而是钓离底,钓鱼老手常说,野钓鳊鱼更好是离底20公分,这样的好处就在于鳊鱼可以非常轻松的进食,根本就不需要“倒立”。多数鱼类在进食底层食物时,都需要“低头”,所以很多钓友认为,坡这样的地形,鱼从深水上来是最方便进食的,所以坡这种深浅水的位置尤其适合守钓大鱼。

二、经典钓法

钓离底的 *** 主要有2种,一种就是比较常规的钓离底。其实钓离底,也算是钓浮的一种,只是饵料距离水底很近而已。可以使用常规的钓浮 *** ,饵料确保在离底20厘米左右就行。但是这种钓法是有一些小问题的,通常不太适合野钓环境。因为本质上就是在钓浮,所以基本没有防风和抗流水的效果。并且在鳊鱼已经开口时,杂鱼的数量也已经较多,也没有对抗杂鱼闹钩的效果。如果风小水面比较平静,使用吃铅量较大并且比较长的浮漂,稳定性会更好一些,可以防止钓组出现偏移窝点的情况。

第二种 *** 叫做反向钓离底,在常规的钓离底中,饵料是在铅坠下方的。而反向钓离底,饵料是在铅坠上方的,也就是说这种钓法是铅坠躺底,饵料上浮的一种钓法。如何实现这种钓法呢?其实 *** 很简单,主要是饵料上做调整。建议钓组搭配成单钩的钓组,防止双钩悬浮出现缠绕的情况。铅坠要使用重铅坠,确保铅坠一定是躺底的状态。使用浮性的珠子做饵料,或者使用爆米花做饵料,这样鱼钩和饵料就能浮起来了。其实这种钓法不但适合钓鳊鱼,如果水底环境比较复杂,淤泥等杂物较多时,也可以使用这种钓法,可以有效减少挂底的现象,同时也会让鱼更容易发现饵料。不管是钓鲤鱼还是钓草鱼,效果都非常不错。

就算是钓鲫鱼,尤其是在暗草、水下石缝垂钓,也可以使用长柄的鱼钩,在鱼钩上穿一个小泡沫,然后挂蚯蚓,这样饵料也是离底的状态。敬请关注收藏点赞,每天准时更新,谢谢各位钓友!

鳊鱼能长多大?钓友:我钓的10斤排不到之一,更大的那条颠覆认知

鳊鱼,我们都知道,菜市场卖的很多,几乎也是市场流通鱼种的主角了。但是,菜场所售的鳊鱼普遍在1~2斤左右,因为,这么大的鳊鱼不大不小,基本已经可以满足绝大多数家庭的日常食用了。

也正是如此,鳊鱼给我们的感觉,那就是它应该也就这么大了吧,再大又能大到多少呢?

这不,闲暇之际偶然刷到一则小视频,真正彻底刷新了我对鳊鱼的个体认知。原来是江苏兴化一网友,在一条大河钓鱼时,竟钓获一尾8.3斤的大鳊鱼,而此鱼也被该网友定义为“锅盖鳊”。

从视频中不难看出,该鳊鱼着实大的有点夸张,一个电子板称的底,居然还没有鳊鱼长,而且宽度也基本离的差不了多少。

如此之大的鳊鱼,也确实刷新了我对鳊鱼这一鱼种的认知,原来,它竟能长如此之大。

因而在我不断的查阅资源以后,才明白,这信息量不小啊!

?认识鳊鱼

鳊鱼,又称长春鳊,草鳊,油鳊,长身鳊;鳊鱼在我国属于比较常见的淡水鱼种,因养殖效率高,出鱼速度快,从而被多地养殖户所追捧,是我国主要的经济型鱼种之一。

鳊鱼体高,侧扁,呈长菱形,头后背部隆起,且头小,近似三角形,故而被称之为鳊鱼。鳊鱼为杂食性鱼类,主要食物来源为藻类浮游动物水生昆虫的幼虫以及少量的水生植物碎片。

不管是养殖区,还是自然水域,鳊鱼的普遍个体在1~2公斤,个体较大的可达4~5公斤。主要分布于黑龙江、鸭绿江、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闽江、海南岛、珠江各水系。

常见的鳊鱼种类可分以下两种:

团头鲂:团头鲂是鲤科鲂属淡水鱼类,亦称武昌鱼、缩项鳊、槎头鳊等,属我国特有的鱼类,体侧扁而高,头小,头长小于体高,背部较厚,自头后至背鳍起点呈圆弧形,体色呈青灰色,两侧灰黑色,各鳍灰黑色。

三角鲂:三角鲂是鲤科鲂属淡水鱼类,亦称平胸鲂、三角鳊、乌鳊等,属我国特有的鱼类,因顶鳍高耸、头尖尾长且从侧面看近似三角形而得名,广泛分布于我国珠江流域、长江流域、黄河流域、黑龙江流域等地。

?10斤大鳊鱼是它的极限?错了,更大的颠覆你的认知!

原本以为,上文所看到的8.3斤大的鳊鱼,已经刷新了我对它的认知。但是,在不断的了解下去以后,才知道,一条更比一条大!

多地鳊鱼个体大比拼:

2022年4月,江苏射阳一钓鱼在野钓时,意外中获一尾超级大鳊鱼,在最终上称过后得出体重,8.3斤!

2021年5月,墨玉县一钓鱼人,在东风水库成功钓获一尾9斤多的大鳊鱼,此尾鳊鱼也让钓友解锁了巨型鳊鱼的新纪录!

2020年6月,杭州一钓鱼人,在富春江垂钓时,在多数野钓人都颗粒无收时,他却发现一尾大鱼游到岸边,最终,在大抄网的加持下,成功拿下此鱼。上岸后才发现,是一尾大鳊鱼,在回家过称之后,得出该尾鳊鱼体重达到了10.3斤!

最后就是鳊鱼的天花板了,2017年11月,长江边一鱼民,在日常捕鱼时,意外捕获一尾巨型鳊鱼,据当时渔民介绍,该鳊鱼也是他捕鱼这么多年见过更大的一尾。据多位渔民目测,这条鳊鱼个体在三四十斤左右。

本来渔民是想将这条“鳊鱼王”放生的,但是,在当地一酒店老板听闻有如此大的鳊鱼之后,驱车前来,最终以几千元的价格将其买下,放在酒店大厅的鱼池里,供人观赏!

?总结

鳊鱼作为日常生活食用的淡水鱼类之一,如果不是一位钓鱼爱好者,或者捕鱼的渔民。正常情况下,鳊鱼所能给我们的认知,无非想就在2斤上下,甚至于3斤以上的几乎是很少有人购买。

然而,要是没有那么巧遇的钓获、捕获,我们谁又能想到,鳊鱼居然也能想到如此个体。真是应了一句话,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啊!

这么大的鳊鱼,你见过吗?你见过的更大的鳊鱼又有多大呢?

我是阿峰,喜欢的点赞,关注,谢谢大家的阅读!!!

说说中国的“四大家鱼”

说起中国的“四大家鱼”,估计大部分网友都能脱口而出:青草鲢鳙!毕竟这是写在初中课本里的知识点,每一个受过九年制义务教育的人都应该掌握。但很多人只是知道这回事儿,对这四兄弟却并不了解,甚至不能区分;今天本篇就来说说这“四大家鱼”,给大家加深一下印象。

如何区分“四大家鱼”

图一 青鱼

图二 草鱼

以貌取鱼的话,“四大家鱼”可分为两组,青鱼和草鱼成双,鲢鱼和鳙鱼配对。青鱼草鱼都是鲤科雅罗鱼亚科的种类,该亚科的特点之一即身材苗条,“呈棍棒状”;鲢鱼和鳙鱼属于鲤科鲢亚科,体型壮硕,头部占比大,显得更笨重一些,且眼睛位于身体水平线下方,有一种宛若智障的气质。另外,青鱼和草鱼鳞片较大,排列整饬有序,质感鲜明;鲢鳙的鳞细小致密,乍一看好像 *** 一样。

图三 青鱼的咽喉齿

图四 草鱼的咽喉齿

青鱼鳞片为黑灰色,总体上长得黑不溜秋、乌七八糟,故又称青鲩或黑鲩;草鱼鳞片一般呈青黄色,相对更白皙一些,显得长大平正、丰神俊朗,堪称“四大家鱼”之颜值担当,民间称鲩或白鲩。如果鱼体外表遭到破坏,还可以通过“深喉”来鉴别:青鱼嗜食螺蛳类,其咽喉齿呈臼齿状,用来碾碎螺壳;草鱼吃草,咽喉齿为篦齿状,切割草叶更方便。

图五 鲢鱼

图六 鳙鱼

鲢鱼和鳙鱼的亲缘关系远比青鱼和草鱼更近,二者连无生殖隔离也没有,但看长相却能一眼分清。鲢鱼又叫白鲢,鳞片大部呈银白色,唯头部略带黑黄;鳙鱼也名花鲢,形如鲢鱼,但背部和两侧呈明显的灰黑色,腹部灰白色,浑身有黑色的不规则斑纹。另,鲢鱼鳙鱼都以鱼头见长,但鳙鱼才是真正的“胖头鱼”,头部占体长三分之一左右,鲢鱼的头部略小于鳙鱼。

“四大家鱼”为什么没有鲤鱼?

图七 鲤鱼

相信很多朋友都曾经有过这种困惑,鲤鱼在我国地位非同一般,且养殖历史达两千多年,比“四大”更为悠久,为什么被排斥在之外呢?关于这个问题,有两个说法。一说是历史原因,因唐皇族姓李,与“鲤”谐音,故朝廷禁食“鲤鱼”,导致鲤鱼养殖严重受挫;另一种说法是地理原因,“四大家鱼”之说起源于太湖流域,该地区的群众素来不喜鲤鱼,故鲤鱼未列入。

现在的形势非昔日能比,“四大家鱼”的座次也该与时俱进才对。以2019年数据为例:草鱼养殖总产量553.3万吨,毫无争议的冠军,事实上草鱼也是全世界养殖量更大的鱼种,约占养殖鱼类总产量的百分之十左右;鲢鳙这两个智障地位差不多,分别为381万吨和310万吨;被排除在“四大”之外的鲤鱼则是296.2万吨,连鲫鱼也有277万吨,青鱼只有69.1万吨,甚至比不上鳊鱼!数据说明一切,青鱼忝列“四大”,实是德不配位。

图八 青鱼

话说青鱼在鲤科中肉质和口感算得上乘,落到如此凄凉的境地,全赖自己不争气。首先,此鱼口味刁钻,以螺蛳类为主食,光是喂食就很难伺候。经食性驯化后的青鱼也能摄食“素食”,但毕竟是勉为其难,它就不给你好好长肉,咋办?其次,青鱼的生长速度太慢,养殖周期动辄4、5年,苦寒之地的东北会更长,这严重不符合广大养殖户追求“短平快”的美好愿景。有这两点戳在这里,青鱼日渐受冷落也是必然的了。

图九 引进的印度鲮,卖相比青鱼好

另外,有部分地区本来就不认可原有的“四大家鱼”,珠三角就是把“草鲢鳙鲮”当成四大家鱼,根本没有青鱼什么事儿。放在全国范围来看,应该给鲤鱼一个正式名分,现如今的“四大”可以理直气壮的改为“草鲢鳙鲤”。至于青鱼,就只能作为一种较小众的水产品了,本砖家至今也只在武汉东湖见过一次活青鱼,从来没吃过。青岛倒是有“青鱼”,但那是海鱼太平洋鲱的俗名......

“另类”的草鱼和鳙鱼

说到“另类”这个话题,青鱼和鲢鱼乏善可陈,按下不表,重点在鳙鱼和草鱼上。

前文说到,鳙鱼以鱼头为贵,肉质则略柴而不佳,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就已经指出了:“鳙鱼......味亚于鲢。鲢之美在腹,鳙之美在头。”没错,“鳙之美在头”,鱼脑富含胶质,丰腴肥美;鱼的“脸颊”上两块“核桃肉”则是又嫩又鲜。为了满足人们偏爱鳙鱼头嫌弃鳙鱼身子的偏好,头大短身的“仙骨鱼”即应运而生。

图十 仙骨鱼

“仙骨鱼”是人为“加工”而成的。用某种技术手段破坏鱼的脊柱,从哪儿开始破坏,就从哪儿开始停止生长。起初用电击和针刺,成活率不高,现在大多都是急冻,即对鳙鱼苗进行特亚低温物理处理,成年后就是这副古怪德行。传闻有仙骨鱼有五德,曰“嫩、鲜、肥、白、滑”,更有“食过返寻味”之妙,著名的美食家蔡澜曾在书中对此鱼大加赞赏。怎么说呢?人类追寻美味算不上错误,但用如此“残忍”的 *** 还真有点不落忍呢......

图十一 脆肉鲩

“仙骨鱼”的形成只是采用了物理手段,大名鼎鼎的“脆肉鲩”则可以说是被施加了生化攻击,是用蚕豆喂出来的草鱼“食物中毒”型。蚕豆中含有具溶血作用的化学物质,和草鱼体内蛋白酶相遇后产生生化反应,假以时日肉质就会发生“脆化”,专业黑话叫做“肌纤维结构蛋白变化”,整条鱼宛如水下的活僵尸。此产品以广东中山为最盛,适宜切厚片打边炉,鱼骨酥炸配以椒盐亦是美味,另有采用同样技术培育的脆肉罗非,也非常受欢迎。

图十二 红鳙鱼

图十三 白变的草鱼

“仙骨鱼”和“脆肉鲩”只是经过特殊处理的养殖产品,并非遗传稳定的品种,鳙鱼和草鱼倒真还有别的“另类”品种值得一提,红鳙鱼和白变的草鱼,后者又被冠以“俄罗斯金丝鲩”的噱头。如图所示,其颜值大幅上扬,简直可以跨入“观赏鱼”的行列了。据说上海某宾馆的水族箱里就养了一群白变的草鱼,效果是相当的拉风。

关于“新四大家鱼”的评选

微博上有个叫樊旭兵的,曾经搞过“新四大家鱼”的评选活动,并提出了8条标准:

①跳出鲤科框框,但限制在养殖淡水鱼范围内;②养殖范围较广成本较低;③以近年新兴大宗淡水鱼为主;④采用现代化养殖技术;⑤养殖产量是重要评选依据;⑥能替代旧四大家鱼,在全国较大范围内养殖;⑦被全国百姓普遍接受;⑧品质、口感、营养上超越旧四大家鱼。

图十四 鲫鱼

对于评选结果,我并没有特别关注,好像鲈鱼、鳜鱼和罗非鱼一度名列三甲,最后还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觉得,没有必要刻意评选非鲤科的种类,单纯按养殖量来算最为公正,“草鲢鳙鲤”当之无愧,草鱼更是熊霸全球的淡水鱼之王,完全没有理由抛在一边。另有一种长江流域“七大家鱼”的说法,包括“青草鲢鳙鲤鲫鳊”,好像更合理一些,但仍局限在不太好吃的鲤科之内,似乎又有些偏颇。

各位有什么意见,请在评论区不吝赐教。

标签: 鳊鱼 种类 图片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