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测评的是一款历史比较悠久,且有重大历史典故的安徽黄山传统美食——黄山烧饼
黄山烧饼又叫皇印烧饼,救驾烧饼、蟹壳黄烧饼,是安徽省黄山市特色传统小吃。刚出炉的黄山烧饼色泽金黄,吃起来酥脆爽口,油而不腻,令人回味无穷。
相传1357年,朱元璋避难来到徽州一农家,饥饿难当,这家主人便拿出平日爱吃的烧饼给朱元璋充饥,吃的他是满口生香,大为赞赏。因为这家农户救驾有功,后来就流传为“救驾烧饼”。
据说乾隆皇帝之一次下江南时,接待他的江春徽州班底精心设计并研制的烧饼,外层酥脆,内滋润鲜香,嚼之异香可口,令舟马劳顿的乾隆顿感身心舒畅,精神倍增,并欣然御赐名“皇印烧饼”。
正宗的黄山烧饼层多而薄,外形厚、口味香、甜、辣、酥、脆。不待入口,便觉得香味浓烈,咬一块,既酥又脆,层层剥落,满口留香。
梅干菜和猪肉的馅料,让人吃多了有些腻,热量偏高,不过正是这种有饱腹感的食物,很适合在爬黄山时当做充饥的小零食,一口一个简直不要太方便!
颇具传统特色的纸袋包装,让人感受到食物浓厚的历史气息,撕开包装袋,一个个小巧精致,色泽金黄的烧饼格外诱人,轻轻掰开,酥脆的外皮瞬间脱落,露出黑褐色的梅干菜馅料混合着五花肉的香气,肥而不腻,令人唇齿留香!
一红就是600年的美食,能够流传至今一定有它独特的地方,感兴趣的朋友一定要去尝一尝!
黄山烧饼#零食推荐现在真的是太内卷了。我记得我很小的时候吃黄山烧饼都是很贵的,现在的价格越卷越低越卷越离谱。这个价格到手这么多,它外面的皮真的是很酥脆,里面全部都是馅,梅菜扣肉味的,肉还是那个味。外面的酥皮酥酥脆脆的,中间的肉馅越嚼越香。
它这黄糖烧饼不要小看它,可是采用十几道工艺才能做出这么一个,而且配料表也很干净,没有添加剂、没有防腐剂。像这个皮包馅大的安徽特产,就算自己不去安徽都要托身边的朋友从安徽寄一点过来,因为味道真的不要太好。
徽州好物
黄山烧饼
黄山烧饼是徽州特色传统小吃,又名“救驾烧饼”“皇印烧饼”“蟹壳黄烧饼”,做法十分精致、讲究,吃起来酥脆爽口、油而不腻,令人回味无穷。
□ 记者 姚大盛
“薄如秋月,形似满月,落地珠散玉碎,入口回味无穷。”作为传统名小吃,黄山烧饼(又称徽州烧饼)香飘四方。即便近年受疫情等因素影响,黄山烧饼的年均产值也高达数亿元。“烧饼产业运作得好,是能够拉动GDP增长的,不仅能成为文旅融合的伴手礼,还成为黄山休闲食品的一张金名片。”黄山韩佰祺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韩百其认为,作为徽州文化的衍生产品,黄山这只小烧饼闯出了大市场,未来大有可为。
了不得的黄山烧饼
黄山烧饼是特色传统小吃,又名“救驾烧饼”“皇印烧饼”“蟹壳黄烧饼”,做法十分精致、讲究,民间故事流传甚广。相传元朝至正二年(公元1342),朱元璋兵败避难来到徽州一户农家,饥饿难耐。主人拿出黄山烧饼给他充饥,朱元璋狼吞虎咽、满口生香。称帝后,朱元璋想起黄山烧饼,封其为“救驾烧饼”。
“皇印烧饼”也是有说辞的,相传乾隆之一次下江南时,由大淮商江春接待。江春的家厨团队在徽州烧饼的基础上花样翻新,为乾隆奉上作为茶点。乾隆品尝后“龙心大悦”,御赐其名“皇印烧饼”——意思是乾隆对徽州烧饼的喜爱堪比随身携带的皇印。“我们身处休宁状元县,目前正在开发韩氏状元烧饼。我相信有这两个历史上知名度极高的皇帝加持、背书,黄山烧饼不火都难。”韩百其说。
8月3日上午,记者走进位于休宁县万安镇轮车村的黄山韩佰祺食品有限公司,在经过层层安检后,一个专门生产黄山烧饼的标准化、清洁化生产车间呈现在眼前。韩百其指着操作案板说,工人们正在 *** 蟹壳黄烧饼,它吃起来酥脆爽口、油而不腻,令人回味无穷。“2022年11月份,公司生产基地从歙县迁移到休宁前,我们花费好几年时间,调研适合黄山烧饼的生产线,并把食材采购链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猪肉、梅干菜都是本地采购的放心肉、新鲜菜,面粉也是品牌生产基地的面粉,整个生产过程都是标准化。为了保证烧饼质量,我们的每一道生产工序都有记录,所有品种质量、口感和营养都是过硬的,并不盲目追求上新产品。”韩百其说,食品行业是一个讲良心的行业,市场最终是留给认真做产品、做质量、做品牌的企业。
了不起的烧饼村
近日,由中国烹饪协会主办的首届中国烧饼文化节在浙江缙云举行,黄山韩佰祺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韩氏烧饼获得“全国更佳技艺传承金奖”。
“早在1905年,我的祖父韩佩林就从休宁五城岩溪到歙县挑着烧饼炉,沿街走巷叫卖韩氏烧饼,由于采用上等食材,加之口感好、质量优,深受当地群众青睐。”韩百其说他的原名韩佰祺就是祖父起的,只是后来办理身份证时被误写为韩百其,“岩溪是个烧饼村,创办了黄山韩佰祺食品有限公司,实行规模化、机械化批量生产烧饼,销售业绩一路看好,实现年销售额1000余万元。如今,韩氏烧饼已获‘黄山名牌产品’‘安徽省著名商标’‘安徽省老字号’等荣誉。”
其实,在休宁县五城镇,像韩百其这样的烧饼师傅还有很多,比如屯溪家利烧饼的朱松树、洪氏烧饼的洪灶有、手工炭火烧饼的郑运忠等,均是出自岩溪村的大户、带头人。“据不完全统计,黄山市现有烧饼生产经营单位近200家,休宁五城人开的烧饼店约占50%以上。而在五城镇从事烧饼的村中,岩溪村排之一,全村454户约有三分之一的人在市内外从事烧饼 *** 。”
8月4日,岩溪洪氏烧饼创始人洪灶有告诉记者,通过做黄山烧饼,他们是一人带一户,一户带一群,一群带一村,就这样开枝散叶,如今在合肥、上海、南京、杭州等长三角城市,甚至在欧洲都有黄山烧饼人创业的身影。“岩溪村算是出息了!了不起!”五城镇相关负责人说。
黄山烧饼市场前景广阔
8月5日,在市中心城区的家利烧饼门店前,一如往常,购买黄山烧饼的人很多。“老爷子现在还做烧饼,出手的都是精品。”工作人员说的“老爷子”是岩溪做烧饼的村民朱松树,其生意十分火爆,线上线下拥有大批回头客。“我在屯溪已经开了3个烧饼店,还有一家中央加工厂,现在烧饼市场销售模式很灵活、很广泛,再也不是等客上门的坐商了。”今年72岁的洪灶有说,尤其是网上销售,让黄山烧饼打开无限广阔的大市场。
对此,韩百其深有同感,“我们现在有3条全自动烧饼生产线,预留了7条生产线场地。当下,一天可以生产6.5万个烧饼。逢年过节,日销量可达10万个。2022年3月,韩氏烧饼进驻 *** 天猫商城,平均每天线上销售1000多单、5万多个烧饼,电商销售的比例占到总销售额的15%左右。”韩百其说,不仅如此,黄山烧饼的广阔前景,也带动了全市菜干、原辅材市场的繁荣,“我们一家公司每年需要的菜干就有50多吨,带动村民创收明显。”
如今,借助电商平台,黄山烧饼走向了更广阔市场。打开人们常用的几大电商平台,搜索黄山烧饼,会看到海量的商品展示;黄山救驾烧饼、小俞烧饼等生产商通过打造推广矩阵、达人带货、官方旗舰店直播等宣推方式,线上销量呈现几何式增长。“今年我们又招了不少人才,这对公司下一步研发状元烧饼、升级韩氏烧饼都很有益处。借助电商平台,我们一定能把黄山烧饼的营销水平推上一个新的台阶。”韩百其说。
黄山有什么著名的小吃街?黄山十大令人回味无穷的十大小吃盘点屯溪老街位于黄山市屯溪区,是极具徽派特色的一条街,也是品尝正宗徽菜的极佳去处。老街依山傍水,三横一纵和18条小巷悠悠诉说着老街的千年故事。2009年,屯溪老街与北京国子监街、苏州平江路一同当选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这里有青瓦白墙的徽派建筑,这里小巷悠长,朦胧烟雨中飘散着馄饨香。好了,情抒完了,下面小编要放大招了——屯溪老街十大美食聊起来!!!
1. 黄山烧饼
黄山烧饼因刚出炉的黄山烧饼呈现出金黄色 ,又名蟹壳黄烧饼。饼皮儿层多而薄,酥脆爽口,馅儿油而不腻,口味混合着香、甜、辣、咸,余味怎一个鲜字了得!馅料中的梅干菜实乃点睛之笔,香味浓郁,令人唇齿留香。黄山烧饼通常以面粉、肥肉、梅干菜、为原材 *** 皮、馅,经数十道程序,前后几小时的烘烤而成也非常有特色,并非现代的烤箱,而是传统的烧炭木炉。黄山烧饼中的面粉和猪肉富含多种营养成分,是老少皆宜的美味小食。
2. 臭鳜鱼
“闻起来臭,吃起来香”的不光是臭豆腐,作为传统徽菜代作之一的黄山臭鳜鱼也担得起这个盛名!说起鳜鱼,不由得让人想起 “桃花流水鳜鱼肥”的诗句,然而出现在如此优美诗句中的鳜鱼竟然是臭的,你可能觉得实在是毁了这意境,还有你的食欲。但是,似臭非臭的气味就是这道菜独有的风味。当你痛下决心吞下一口之后,你会发现你的味蕾感受到的都是这道菜的鲜香,所以臭鳜鱼又名"臭实鲜"。这道菜的主料鳜鱼,因为古时候徽商常年奔波在外,为了保存鳜鱼,就将鳜鱼用盐水腌渍以防腐坏。经过腌渍的鳜鱼会有一股臭味,但是腌渍后的鱼鳃仍是红色,鳞不脱,质未变,保存时间大大延长,经过热油烹煮后鲜香非常,流传至现代已经成为徽菜中的经典之作。
3. 挞馃
挞馃是十分具有传统徽菜风味的面食小吃,各种蔬菜都可以入馅,非常朴素家常,自古以来在民间就十分受欢迎,是徽州人经商、求学、农耕时的干粮。香椿陷是最常见的馅料, *** 时要用干香椿和五花肉,将干香椿入水涨发、五花肉丁入锅稍煸,将干香椿剁碎与肉丁、味精、糖搅拌和成馅;放入面饼后用擀面杖压成薄饼.然后入锅烙制。随着徽商和徽州厨师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经营徽面徽菜的徽馆也遍布全国,面食挞馃也逐渐为人们熟知。
4. 黄山石耳鸡汤
鸡汤或许没什么特别之处,而这道黄山石耳鸡汤却因石耳而身价倍增。黄山的石耳被称"黄山三石"之一,因其外表看起来和木耳相似,且生长在石壁之上而得名。它属于菌类,富含蛋白和多种微量元素,营养丰富。煮熟的石而具有糯性,既有菌类食物的鲜味,口感又有自身的独特性,而岩耳炖鸡汤就是代表性菜品之一。岩耳采摘困难,稀少珍贵,所以它不仅成为山民家中的上等菜,而且也出现在国宴中,可见这道菜十分具有不可不尝的属性。
5. 一品锅
一品锅是徽州地区代表性的、民间档次更高的地方菜之一,一品锅的 *** 取材于常见的民间菜,几乎各种吃食都可入菜,所以菜品丰富,组合多样,常有变化。各种菜品在 *** 过程中分层分次放入,要经过多次加汤烧制,所以非常入味。一般来说一品锅的垫锅素菜皆取时令蔬菜,可根据季节而改变,传统的一品锅分四个层次,档次高的可增至六七层。一品锅的特色是用料朴素,荤素搭配,各种菜肴的本味互相渗透,口感丰富。一品锅的 *** 体现了传统徽菜的特点,所以它流传与经营经久不衰。
6.毛豆腐
毛豆腐是徽州传统名菜,在屯溪老街上随处可见,是可以和臭豆腐媲美的徽州民间小吃。毛豆腐上的白毛是由人工发酵而来,其原理和臭豆腐等需要发酵的食品相似,豆腐本身含有大量蛋白质,发酵后形成多种氨基酸,味道比一般的豆腐更加鲜美。传统的吃法是煎制后,涂上一层辣酱烩制。经典的毛豆腐吃法还有红烧、油炸、火焙、清蒸毛豆腐等。
7.五城茶干
五城茶干为徽州传统特产,在南宋时就已经出现,后经世代传承,工艺至元代已十分成熟成熟,到了清代成为流行于民间的食品,到了现代,五城茶干于2010年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五城茶颜色呈现出红棕色,口味咸甜适中、香软可口、非常有韧性,口感Q弹,非常有嚼劲。茶干虽然名为“茶”,但其实是豆制品,其主要原料是大豆、甘草等。所以茶干中含丰富的植物蛋白,其中有人体所需的十八种氨基酸。在徽州地区,茶干已经成为深受大家喜爱的小食品,品茶下酒,老少皆爱。
8.葛粉圆子
葛粉圆子是徽州地区汉族传统小吃。葛根是一种富含淀粉的植物,盛产于徽州地区,按中医理论,葛根性凉、味甜,所以徽州民间常用葛根粉 *** 点心。葛粉圆子内的馅料主要是猪肥膘、白糖等, *** 时把馅料团成圆球放,滚上一层葛粉,然后上笼蒸制,蒸熟后的圆子呈现黑色,口感柔韧有嚼劲,味道香香甜甜,又因葛粉 可入中药,所以可清心明目,有益于健康。
9.徽州裹棕
徽州裹粽是安徽黄山地区民间传统小吃。徽州裹棕的做法,样子和其他地区的粽子相比都独具特色。徽州裹粽外形象一个大枕头,用白色的棉线缠绕两次,然后捆扎成四个角,非常形似枕头。徽州裹棕馅料丰富,鲜肉,排骨,各类干果都可入馅。更具徽州特色的裹棕名为灰汁粽,灰汁粽先用草木灰滤水拌糯米裹制而成,这种做法可增加糯米软糯,使粽子的口感更加柔软绵密,而且加长了粽子的储存期限短期,所以深受食客喜爱。
10.两香问政山笋
竹笋常见于中国南方地区的菜肴,因其鲜脆爽口,所以称为春季的时令蔬菜。在生产毛竹的徽州地区,竹笋入菜也是传统。春季雨后竹笋非常脆嫩,而问政山笋中的笋味因烹制手法的巧妙,最为鲜嫩。通常做法是将笋放入大骨汤中焖制,香肠、香菇也是必用原料,可以增加笋的鲜香。笋经过小火慢炖,非常入味,鲜美非常,是黄山春季时令菜。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气候温暖湿润的亚热带气候,滋养着徽州的秀美山水,也孕育了无数独具地方特色的食材。黄山脚下的屯溪老街,承载着徽州各色美食,小编在这里介绍了十种更具代表性的小吃,看完小编的图文,你的馋虫还没有被勾出来吗?吃货们!行动起来吧!
黄山烧饼是中国安徽省黄山地区的一道传统美食,以其独特的口感和悠久的历史而闻名。作为美食学家,我将带您一同探索黄山烧饼的传承与创新,了解其独特之处以及在当地文化中的地位。
之一部分:黄山烧饼的历史与传承
黄山烧饼的历史可追溯到明代,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它最初起源于黄山地区的乡村,是当地农民的主要食物之一。黄山烧饼最初简单而朴素,采用简单的面粉和水混合而成。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不断改进 *** 工艺,使黄山烧饼的口感更加酥脆可口。
第二部分:黄山烧饼的特色与 *** 工艺
黄山烧饼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外观和口感。黄山烧饼呈圆形,表面酥脆,内部软糯。它的 *** 需要用面团擀平,再包入油酥,多次叠加,烤制而成。这个 *** 过程需要技巧和耐心,以确保黄山烧饼的层次感和口感。面团的配方和烘焙温度也是关键因素,它们会影响到烧饼的口感和外观。
第三部分:黄山烧饼的地方文化价值
黄山烧饼作为当地的传统美食,与黄山的地方文化紧密相连。它不仅仅是一种食物,更是一种象征着传统价值观和乡土风情的文化符号。黄山烧饼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许,也是当地餐桌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节日、婚庆等特殊场合,黄山烧饼更是必不可少的美食之一,代表着团圆和幸福的寓意。
第四部分:黄山烧饼的创新与当代发展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美食文化的发展,黄山烧饼也在不断创新与发展。近年来,一些创新型的餐馆和厨师开始将传统黄山烧饼与现代元素相结合,推出新颖独特的口味和造型。例如,他们尝试将传统的黄山烧饼与各种馅料搭配,如花生、豆沙等,以增加口感的层次和味道的丰富性。同时,一些餐馆还将黄山烧饼作为主料,与其他菜肴相融合,创造出独具风味的创意菜品。
黄山烧饼作为黄山地区的传统美食,不仅仅是一种食物,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它有着悠久的历史,独特的 *** 工艺和口感,以及深深扎根于当地文化中的意义。通过不断的创新与发展,黄山烧饼在当代仍然保持着活力,并为人们带来美味与惊喜。品味黄山烧饼,不仅仅是品尝美食,更是感受一种传统与创新相结合的文化魅力。让我们一同品味黄山烧饼的传承与创新之美。
9.8二十个酥掉渣巨好吃:黄山烧饼。
这个黄山烧饼在后台卖得非常好,而且它的规格不是一包而是两包,每包有10个,而且馅里面还含有肉。它的外皮非常薄,但口感却非常有层次,非常酥脆,就像刚出炉的一样。它的馅是梅干菜猪肉丁,还带有一点猪油渣的香味,但却不油腻,非常好吃。这种口感非常棒,就像小型的锅盔一样。
如果你喜欢吃梅干菜,那么20个小烧饼一定会让你满意,而且价格非常实惠,味道也非常好。
黄山烧饼,又名“蟹壳黄烧饼”、“救驾烧饼”,“皇印烧饼”,是安徽徽州汉族传统名吃,盛行于古徽州地区及周边部分地区。用上等白面粉与素油搅拌作皮,选嫩干菜和肥膘肉为馅,芝麻撒面,然后放入特制的大炉中,贴于炉壁,烤熟取出,故又名“火炉饼”。因饼形小巧饱满,呈黄色,似蟹壳,故俗称“小烧饼”和“蟹壳黄”。
黄山烧饼形似螃蟹背壳,色如蟹黄,故又名蟹壳黄。它是采用熬炼七八成熟的菜子油炒油酥面,同三分之二的水面合擀成多层次的面卷,选酶干菜和肥膘肉做陷,芝麻撒面,然后放入特制的大炉中,贴于炉壁,烤熟取出。刚出炉的“蟹壳黄”,不待入口,便觉得香味浓烈,咬一块,既酥又脆,层层剥落,满口留香。
历史文化
“救驾烧饼”名称由来:
相传1357年,朱元璋驻军歙南覆船山(主峰搁船尖),这里是三县交界处,历史上曾发生过明教的陈硕真和方腊起义,有一定的宗教信仰基础。是伏羲、女娲、神农的圣地,属于古徽州“三天子都”之一,整座山恰似一个天然的覆钵式白塔,以中国的母亲花·黄花·伏羲文化开山,由南北朝维摩禅的祖师傅(翕)大士开山立派,儒、释、道三教合一,建立以不动如来·搁船尖、药师如来·雨伞尖为中心,千仞壁立,嵯峨怪石,36石门,环布铁围,边缘有七金山,诸须弥山,雪山,目真邻陀山,摩诃目真邻陀山,香山,黑山,铁围山,大铁围山,天宫龙宫,七峰三十六天门成园形环绕的东方二大光明佛国:阿閦佛的妙喜世界和药师佛的净琉璃世界·覆船山「佛之威神,令诸宝盖合成一盖,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而此世界、广长之相,悉于中现」。覆船山隐藏佛光普照的意思,搁船尖隐藏日月宝焰,这里有道自然风光风光“石门九不锁,天门夜不关”,隐藏的就是“朝拜日,夕拜月”的宗教思想,于是这里的开创者们就 *** 了顶谷大方茶(中国扁形茶鼻祖)和似月似日的烧饼,一样隐藏着日月同辉的意思,朱元璋以这里为根据地(吴晗著作【浙西明教大明太祖的宝库】)秘密发展明教徒为圣战士,完成他霸业的坚实基础,而这烧饼就是这块深山圣地明将徒素食中的一个产品,适合行军打仗作为干粮。朱元璋当时也只能吃这样的食品,他本身也是农民出身,吃起来满口生香。称帝后,没忘这圣地的这么个天物,护国救驾有功,就册封为救驾烧饼。
“皇印烧饼”的来历:相传乾隆皇帝之一次下江南时,由清代著名“两淮八大总商”之首,被誉作“以布衣结交天子”的徽州人江春承办一切供应,筹划张罗接待,即所谓“江春大接驾”。“江春大接驾”的之一道茶品是由江春的徽州班底构成的家厨团队根据他的精心设计并集体开发研制的烧饼,其外层酥脆,内滋润鲜香,嚼之异香可口,令舟马劳顿的乾隆顿感身心舒畅,精神倍增,并欣然御赐名“皇印烧饼” ,寓意乾隆对该烧饼的喜爱程度堪比随身皇印,予之以最崇高的褒赏。
做法
以上等精面粉、净肥膘肉、梅干莱、芝麻、精盐、菜油等手工分别 *** 皮、馅,经泡面、揉面、搓酥、摘坯、制皮、包馅、收口、擀饼、刷饴、撒麻、烘烤等10 余道工序制成,其烘烤系在特制炉中进行,内燃木炭,将饼坯贴于炉的内壁,经烘烤、焖烘、及将炉火退净后焙烤,前后在数小时而成。因经木炭火焙烤后,形如螃蟹背壳,色如蟹黄,故得此名.其烧饼层多而薄,外形厚、口味香、甜、辣、酥、脆。有叶氏词为证:"薄如秋月,形似满月,落地珠散玉碎,入口回味无穷"。
来到芜湖,最想吃的,不是什么江鲜江蟹,而是口舌生津的芜湖烧饼。
放着皖北大地的各色面点不提,单说芜湖的烧饼,可能很多人不服气!
不但皖北的“草鞋烧饼”不服气!
皖南的“黄山烧饼”也表示“嗯哼”!
可是、作为一个“资深全国各地烧饼吃货”,我依然坚持自己的观点“芜湖烧饼甲安徽”,此话一点儿都不夸张。
每次循迹走访芜湖的大街小巷,总能收获或多或少的惊喜!
2023年2月15日上午十一点半,按照“线索”,来到“农行后面的王老三”!
顾客不多,小店由一对夫妻操持,门头和店内陈设均已显出老态……
烤饼的工具设备也无特别出彩之处,只是案板上揉面、加料的时候,有一些独到的心得吧……
烧饼不大,龟背、黄壳、口感属于酥脆香甜的感觉,王老三家烧饼的不俗,在于它们离开炉膛之后,可以保持长时间的酥香而不变干、变硬、变味儿!
一元一个烧饼,口味分甜咸两种,百姓生活中的口粮,老少皆宜!
小本生意、小作坊生产、平平淡淡从从容容、却也别有一番滋味在人间。
“王老三”绝不是什么“之一”,更不会上什么“必吃榜”。
但吃了他家的烧饼,配上一碗汤香味浓的芜湖麻辣烫,小确幸,小惊喜,就够了吧……
小店在芜湖老城区的吴家花园,小街不大,隐于闹市,满眼都是芜湖的老味道!
这款黄山烧饼9.8两袋,不容错过。作为安徽的特色小吃,黄山烧饼早已声名远播。现在有尝鲜价9.8,包含两袋共二十个,让你一次过足瘾。饼内馅料为肥瘦相间、油润可口的梅干菜扣肉馅,香气四溢。饼皮酥脆可口,有微辣和原味两种口味。梅干菜的香味透过饼皮散发出,让人垂涎欲滴。这款黄山烧饼的口感非常棒,越吃越香,回味无穷。在当地购买价格较高,但在网上购买却非常实惠,价格也非常合理。这种咸香酥脆的口味,真的让人欲罢不能。
屯溪本在古徽州是数不着的,比宏村、呈坎、唐模等古村落的历史文化、古建筑遗存都差距不少,但因为屯溪在黄山市的驻地,所以它的名气就大了起来。
屯溪老街我来过几次了,但今年的春天再来夜游,又给我了一个不一样的感觉。尤其是梆梆梆的打更声,还有那句“天干物燥、小心火烛”,让我跟着那盏虚黄的灯笼走了好远,思绪也飞了好远……
屯溪相较于动不动上千年的古镇、古村,它历史并不算久远,史书记载大概源于明代。屯溪的位置非常有特色,新安江的源头是横江和率水,屯溪就位于两江交汇处,自此就有了新安江。
三江交汇地,屯溪的发迹当然是作为商埠码头而来的。南来北往的微商需要打尖休憩,元末明初,有人在此建了8间客栈,由此延伸,慢慢钱庄、典当、银楼、百货、日杂等店铺就多了起来,以至于到了民国时期,这里成了繁华的“小上海”。
今日的屯溪全长1272米,包括1条直街、3条横街和18条小巷,由不同年代建成的300余幢徽派建筑构成,是中国保存最完整、更具有南宋和明清建筑风格的古代街市,它与北京国子监、苏州平江路同时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从这个意义上讲,也是与北京国子监齐名了。
夜色中的屯溪老街流光溢彩,街道两侧的建筑被各种色彩的灯光装饰,匆匆的人流或拿着各种美食边吃边走,或驻足观望身边古建筑的精彩……
正当我感叹老街的沧桑和现代奢华的交织时,突然清脆的“梆梆梆”声清晰地传入耳中,随之而来的就是那句谁能朗朗上口,但却从未听到过的“天干物燥、小心火烛”真真的响起。循声望去,竟然是一个穿着青灰色的古代装束的更夫,手提灯笼,手拿梆子,腰上还挂着一面铜锣,修长的身影在清幽的石板路上拉得老长老长,就这样不紧不慢地从老街上走着。
打更,对于现代的人来说几乎是从没有见过的,它只存在于书上和影视剧里,真正的从老街上听到打更声,算的上奢侈了。这悠长的梆梆梆更是拉长了游客的思绪,飞到了少不更事时,飞到了远去的故乡……
古代大多数人没有计时工具的,于是一种夜间报时的 *** 就产生了,人们把一夜分为五更,每更两个小时,与24时辰的戌、亥、子、丑、寅相当,官府或者大户人家都有更夫,他们在五更分别巡视,然后喊出不同的警示语,如子时喊的是“子时三更,平安无事”,亥时二更喊“关门关窗,防偷防盗”,等,也算告知大家时间。
看着更夫走远,而梆梆梆的声音也随着距离的增加而若隐若现,突然就想起了好多。
老街、老街,其能够吸引游客,无非就是其传承的文化和底蕴,在老街上能看到、听到曾经回不去的故事和传承,因为他们留着历史的印记,所以我们喜欢。更夫,随着历史的进步,早已走出了我们的生活,打更也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当孩子们读书读到“三更半夜”时,他还能知道抽象的“更”是什么吗?他能知道打更人是怎么回事吗?
漫步夜色中的屯溪老街,朦胧的灯光在巷子里忽明忽暗,鳞次栉比的马头墙隐隐约约,呈坎的毛豆腐、秀嫂馄饨、黄山烧饼各种美食还在,德阳楼、同德仁、茂槐、老福春、汲古轩、万粹楼依然兀立,无论时光如何流逝,屯溪的老街还是老街,不因时代的变化而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夜色如水,正因了这更声,屯溪更像了屯溪,难怪它能够与北京国子监齐名!
壹点号老靳行色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